连翘 2018年03月1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连翘的原植物及药材

连翘

连翘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的干燥果实[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拉丁名

Fructus Forsyt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英文名

weeping forsythia capsule(《中医药学名词(2004)》)

别名

黄花条、落翘。

大翘子、连壳、落翘[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来源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果实[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原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2~4m,枝条下垂,有四棱,髓中空。叶对生,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10cm,宽2~5cm,先端锐尖,边缘有锯齿,一部分形成羽状三出复叶。花先叶开放,单生于叶腋;花萼4深裂;花冠金黄色,4裂,内有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蒴果卵圆形,表面散生瘤点。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于野荒坡或栽培。

产地

连翘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初熟略带绿色时采收,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时采收,晒干,习称“老翘”。

生药性状

果实长卵形于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顶端锐尖。“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种子多数,黄绿色,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综色,内表面汪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气微香,味苦。

性味归经

连翘味苦,性微寒;入肺、心、胆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功效与主治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热病心烦、口渴,斑疹,热淋,痈疽肿毒,瘰疬,丹毒,煎服:9~15g[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茎叶:煎服治心肺积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痈肿疮疖、瘰疬。

连翘为眼科常用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功效: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椒疮,暴风客热、聚星障等多种眼病。本品具有清热解毒透邪之功,常与金银花、牛蒡子配合应用,如银翘散。

(2)用于热毒蕴结所致各种眼部疮、痈、疖肿等。本品能泻火解毒、消痈散结。治疗眼部疮、痈常与夏枯草、金银花同用以解毒消肿散结。

(3)用于清心降火,常与地黄、木通等同用,治心火上炎之眼疾,大小眦角红赤、微痒,如连翘地黄汤。

化学成分

连翘果实含白桦脂酸、齐墩果酸、松脂醇、连翘苷(Phillyrin)、多种连翘新苷(Forsythiaside)、芸香苷,及毛柳苷、连翘环己醇、β-香树脂醇乙酸酯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含桦木酸(betulinic acid)、连翘甙(phillyrin)、牛蒡子甙(arctiin)、罗汉松脂甙(matairesinoside)、松脂素(pinoresinol)、连翘醇甙C、D(forsythoside C,D)等。

药理作用

连翘水煎液可抗肝损伤,并有解热作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痢疾、伤寒、副伤寒、白喉、大肠、变形、鼠疫,人型结核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连翘酚(即连翘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煎剂有一定的镇吐作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注射剂对动物有降压、利尿及抗炎作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与茶碱相似,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9.

连翘的药典标准

品名

连翘

Lianqiao

FORSYTHIAE FRUCTUS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性状

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和多数突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突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鉴别

(1)本品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壁及侧壁增厚,被角质层。中果皮外侧薄壁组织中散有维管束;中果皮内侧为多列石细胞,长条形、类圆形或长圆形,壁厚薄不一,多切向镶嵌状排列。内果皮为1列薄壁细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20ml,密塞,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弃去石油醚液,残渣挥干石油醚,加甲醇20ml,密塞,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连翘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杂质

青翘不得过3%;老翘不得过9%(附录ⅨA)。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 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65%乙醇作溶剂,青翘不得少于30.0%;老翘不得少于16.0%。

含量测定

连翘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理论板数按连翘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连翘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五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ml,称定重量,浸渍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2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蒸至近于,加中性氧化铝0.5g拌匀,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lg内径为1~1.5cm)上,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至于,残渣用50%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苷(C27H34Oll)不得少于0.15%。

连翘酯苷A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连翘酯苷A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连翘酯苷A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临用配制)。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五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1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酯苷A(C29H36O15)木得少于0.25%。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

渴,神昏发斑,热淋涩痛。

用法与用量

6~15g。

贮藏

置干燥处。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