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2017年02月2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1.体检有或无以下体征: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t(15;17)及其变异型),FISH(必要时)。

6.白血病相关基因(PML/RARa及其变异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组)

1.诱导治疗:

(1)单独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联合使用柔红霉素(DNR):

ATRA:25-45mg·m-2·d-1×28-40d;

如联合DNR,DNR在ATRA治疗后第4天开始,最大量可达135mg·m-2,至少拆分为3天给予。

(2)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

ATRA:25-45mg·m-2·d-1×28-40d;

ATO:10mg/d×28-35d。

可根据治疗过程中白细胞数量变化适量加用DNR、羟基脲等细胞毒药物。

2.缓解后巩固治疗,可行3疗程化疗,分别为DA,MA,HA方案:

(1)DA方案:DNR 40-45mg·m-2·d-1×3d,Ara-C 100-200mg·m-2·d-1×7d;

(2)MA方案:米托蒽醌(MTZ)6-10mg· m-2· d-1×3d,Ara-C 100-200mg·m-2·d-1×7d;

(3)HA方案: 高三尖杉酯碱(HHT)2.0-2.5mg·m-2·d-1×7d,Ara-C 100-200mg·m-2·d-1×7d。

如为高危患者(初诊时WBC≥10×109/L),可将DA或MA方案中的Ara-C换为1-2g·m-2,q12h×3d。

3.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的防治:腰穿及鞘内注射至少4次,确诊CNSL退出本路径。鞘注方案如下:

甲氨喋呤(MTX)10-15mg,Ara-C 40-50mg,地塞米松(DXM)5mg。

4.缓解后维持治疗,序贯应用ATO、ATRA、6-巯基嘌呤(6-MP)+甲氨喋呤(MTX)三方案,每方案1月,3月为一周期,共5周期。

(1)ATO 10mg·d-1×21-28d。

(2)ATRA 25-45mg·m-2·d-1×28d。

(3)6-MP+MTX:6-MP 100mg,第1-7天,第15-21天;

MTX 20mg,第9,12,23,26天。

(四)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路径。

初治APL临床路径和完全缓解的APL临床路径。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