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 2010年03月2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急性胰腺炎,急腹症之一。 急性胰腺炎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发生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等使胆汁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和卵磷脂而引起的炎症密切相关,酗酒、暴饮暴食也可诱发本病。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类。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常突然,有持续的中上腹、左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牵引至左腰、左背或左肩部。腹痛多很剧烈,多数病人可伴恶心和呕吐。上腹部多有压痛。腹痛常在3-5天内消失,有时亦可有反复或拖延较长。如病情恶化,胰腺周围广泛坏死,则可产生腹胀,肠蠕动音消失,全腹广泛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征象,甚至出现腹水。大多数病人有中等度发热,超过39℃者较少见,并在3-5天内热退。高热不退,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出现胰腺脓肿、腹膜炎等)。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多因胆道炎症或胰腺炎症、水肿压迫胆总管所致。出血坏死型者尚可能发生休克。

理化检查

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若超过16×109/升,则提示严重继发感染。

血清淀粉酶:温氏法大于64单位,起病后6-8小时开始升高,一般持续3-5天。

尿淀粉酶:温氏法大于32单位,起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

血清脂肪酶,起病48-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时间长,大于1.5单位有诊断价值。

胸腹部X线检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重要诊断价值。超声波提示映腺呈均匀肿大。

治疗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曾取得成功。其病因多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或肠道蛔虫内扰,手术损伤等。证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黄。如湿热炽盛,熏蒸胆汁外溢,可见黄疸;如热毒炽盛,内动营血,腹皮可见瘀斑;甚者可有壮热烦渴,厥逆抽搐,严重者多可引致虚脱、休克。治宜清热燥湿,通里攻下,舒肝理气为主。临症可用复方大柴胡汤化裁;如偏热重者可用黄连解毒汤;湿热发黄疸者应兼用茵陈蒿汤加减;腑气不通,腹胀痞满,大便燥实坚者合大承气汤加减;如有痰热互结胸腹硬满者合大隐胸汤;蛔虫上扰者可加用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细辛等驱虫之剂。此外,针灸治疗,饮食禁忌,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止痛解痉剂的合理使用等均十分重要。对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腹膜炎,或更伴有肠麻痹或中毒性休克者;或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或巨大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及胆总管扩约肌狭窄、胰腺管梗阻等病,均宜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西医治疗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起病的数天内,不要进食,以免过多的胃酸分泌和酸性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而刺激胰腺分泌。在禁食物,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和氯化钾,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如有腹胀,可插置胃管吸出胃液和积气。此外,制酸解痉药可抑制胃和胰腺分泌,解除胃、胆管和胰管的分泌而达止痛目的,常用的有氢氧化铝、阿托品和普鲁本辛等。单纯水肿型胰腺炎通常不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或合并有胆道感染者则应及时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和预防胰腺的继发感染。并发胆总管梗阻、胆道感染、腹膜炎及胰腺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作手术引流。早期应用抑肽酶(一种胰蛋白酶的抑制剂)可提高疗效。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者,亦可考虑作腹膜灌洗和胰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

中医治疗

食疗:梨子切片泡入食醋里,每天3次,每次30克。

针刺:主穴足三里,下巨虚。呕吐者加上脘,痛重加中脘。痛剧时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艾灸:隔盐灸神厥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护理

发作时患者应禁食,待腹痛基本消失,肠鸣音恢复后,再进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步增加饮食,但应禁忌高脂肪食物,食物以少量多餐为主。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腹痛的性质和体征,及早明确诊断,控制病情发展。

预防

积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蛔虫等慢性胆道疾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勿酗酒,少用或不用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如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降糖灵等。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