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骨 2017年01月23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京骨:1.经穴名;2.古代骨骼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古代骨骼名·京骨

京骨为古代骨骼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相当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分[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出外踝之后,循京骨。”

经穴名·京骨

[穴位基础信息表]京骨|Jinggu|Chingku|Capital Bone|BL64|64|V64|V64|B64|B64|BI64

京骨为经穴名(Jīnggǔ BL64)[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京骨是第五跖骨粗隆的古称,此穴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故名京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京骨穴主治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强,腰尻疼痛,髀枢痛,半身不遂,膝胫酸痛,寒湿脚气,两足生疮,心痛,腹满,泄注,便血,癫狂,痫症,疟疾,头痛,项强,腰腿痛,癫痫,目翳,腰腿疼痛,踝关节痛,现代又用京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神经性头痛,脑膜炎,脑溢血,小儿惊风,心肌炎,佝偻病等。

京骨穴的别名

刺骨(《脉经》)。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过于京骨。

穴名解

京骨是第五跖骨粗隆的古称,此穴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故名京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京,大也,巨也,有绝高之义。小趾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即今之第5跖骨弓形而上凸,古称京骨,因而以其骨为名。穴在骨粗隆下赤白肉际,骨穴同名,如腕骨处穴名腕骨,束骨处穴名束骨意同。治症与申脉、金门略同。[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特异性

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所属部位

足部[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京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京骨穴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京骨穴位于跖区,第五跖骨关节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京骨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

京骨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京骨穴在足部的位置

京骨穴的位置

京骨穴在足部的位置

京骨穴的位置

京骨穴在足部的位置(肌肉)

京骨穴的位置

京骨穴在足部的位置(骨骼)

京骨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

京骨穴位于跖区,第五跖骨关节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垂足着地或仰卧位,第5跖骨粗隆之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

京骨穴穴位解剖

京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第五跖骨(骨膜)。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分布着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皮肤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参看金门穴)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足底外侧动、静脉通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

京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京骨穴具有清热止痉,明目舒筋的功效。

京骨穴有宁神、通络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京骨穴系膀胱经之原穴,有宁心安神、疏经活络作用[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京骨穴主治病证

京骨穴主治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强,腰尻疼痛,髀枢痛,半身不遂,膝胫酸痛,寒湿脚气,两足生疮,心痛,腹满,泄注,便血,癫狂,痫症,疟疾,头痛,项强,腰腿痛,癫痫,目翳,腰腿疼痛,踝关节痛,现代又用京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神经性头痛,脑膜炎,脑溢血,小儿惊风,心肌炎,佝偻病等。

京骨穴主治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强、腰尻疼痛、髀枢痛、半身不遂、膝胫酸痛、寒湿脚气、两足生疮、心痛、腹满、泄注、便血、癫狂、痫症、疟疾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京骨穴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癫痫、目翳[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京骨穴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疼痛;癫痫[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

京骨穴主治头痛,项强,癫痫,腰腿痛,踝关节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

现代又多用京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神经性头痛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溢血,癫痫,小儿惊风,头痛;

2. 其它:心肌炎,佝偻病,疟疾等。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5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局部有酸胀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可放散到足底部[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京骨穴的配伍

京骨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京骨配涌泉、申脉、水沟、百会,治癫痫[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

京骨配合谷、太冲、太阳,治急性头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

京骨配肾俞、委中、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60.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善唏、头重足寒、不欲食、脚挛,京骨主之。善自啮颊、偏枯、腰髀枢痛、善摇头,京骨主之。癫疾、狂、妄行、振寒,京骨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背恶寒痛,脊强难以俯仰。

《太平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

《循经考穴编》: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京骨穴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证明,艾灸京骨穴对胎位异常孕妇,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有一定的转胎效果[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