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 2017年04月3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蒺藜为中药名,是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蒺藜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归肝经[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能[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蒺藜生品常用于风热目赤,风疹瘙痒,白癜风等[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炒蒺藜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常用于肝阳头痛,眩晕,乳汁不通[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拉丁名

Fructus Tribul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英文名

puncturevine caltrop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蒺藜的处方用名

蒺藜、白蒺藜、刺蒺藜、炒蒺藜[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来源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凡使,采得后,净拣择了,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雷公炮炙论》)[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宋代有微炒去刺(《太平圣惠方》)、酒炒(《圣济总录》)、去尖炮(《急救仙方》)[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清代有醋炒(《类证治裁》)[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炒后去刺仍是历代主流方法,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等[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炮制方法

蒺藜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刺[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用时捣碎[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一般都需去刺,过去多用研槽或碾子去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现可采用碾米机去刺,效果较为理想[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炒蒺藜

取净蒺藜,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碾去刺,筛去刺屑[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用时捣碎[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成品性状

蒺藜呈放射状五棱形,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质坚硬,无臭,味辛、苦[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炒蒺藜无刺,表面微黄色[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炮制作用

蒺藜生品常用于风热目赤,风疹瘙痒,白癜风等[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如治疗风热目赤多泪的白蒺藜散(《张氏医通》)[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炒后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常用于肝阳头痛,眩晕,乳汁不通[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如治疗肝阳上亢的平肝降压汤(《中药临床应用》)[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性味归经

蒺藜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归肝经[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功效与主治

蒺藜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能[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蒺藜生品常用于风热目赤,风疹瘙痒,白癜风等[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如治疗风热目赤多泪的白蒺藜散(《张氏医通》)[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炒蒺藜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常用于肝阳头痛,眩晕,乳汁不通[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如治疗肝阳上亢的平肝降压汤(《中药临床应用》)[参考资料]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7-98.

蒺藜的药典标准

品名

蒺藜

Jili

FRUCTUS TRIBULI

来源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气微,味苦、辛。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内果皮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散在,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中果皮纤维多成束,多碎断,直径15~40mm,壁甚厚,胞腔疏具圆形点状纹孔。石细胞长椭圆形或类圆形,黄色,成群。种皮细胞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30µm,壁网状增厚,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8~20µm。

(2)取本品粉末3g,加三氯甲烷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干,加水1ml,搅匀,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分取上清液,加2倍量的氨试液洗涤,弃去洗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蒺藜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Ⅳ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加盐酸34ml,甲醇100ml,摇匀,即得),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9.0%(附录Ⅸ H第一法)。

总灰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 K)。

蒺藜饮片

炮制

蒺藜

除去杂质。

性状、鉴别、检查

同药材。

炒蒺藜

取净蒺藜,照清炒法(附录Ⅱ B)炒至微黄色。

本品多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棕黄色,隆起,有纵棱,两侧面粗糙,有网纹。气微香,味苦、辛。

鉴别、检查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与用量

6~10g。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