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2016年04月06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光明: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3.经外奇穴别名;4.经穴别名。

经穴名·光明

[穴位基础信息表]光明|Guangming|Kuangming|Light Bright|GB37|37|VB37|VB37|G37|G37|GB37

光明为经穴名(Guāngmíng GB37)[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光明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光明即明亮的意思,此穴属胆经,善治眼疾,使之重见光明,故名光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标准定位

光明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光明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光明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裸尖上5寸,腓骨前缘,正坐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光明穴的位置

光明穴的位置

光明穴的位置

光明穴的位置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外踝尖直上5寸,当腓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取穴。

光明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裸尖上5寸,腓骨前缘,正坐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穴位解剖

光明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长伸肌。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腓浅神经由腓总神经发出,进腓骨长、短肌之间,下降至腓骨肌和趾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小腿深筋膜至皮下筋膜内下降,分布于小腿下部的外侧及足背皮肤。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前肌间隔→趾长伸肌→踇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特异性

足少阳经之络穴。

功效与作用

疏肝明目,活络消肿。

光明穴有调肝明目、祛风利湿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主治病症

光明穴主治小腿酸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乳部胀痛;以及白内障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光明穴主治眼目及小腿等疾患,如眼目痛痒、雀目、腿膝酸痛、下肢痿痹、手足发凉、妇人少腹胞中疼痛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现代又多用光明穴治疗青盲、夜盲、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偏头痛、腓肠肌痉挛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1.五官科系统疾病:睑缘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精神病;

3.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腰扭伤。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直刺0.5~1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足背扩散。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光明配睛明、承泣、瞳子髎,有疏风清热泻火的作用,主治目痛。

光明配阳陵泉、昆仑,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膝痛胫热,不能行,手足偏小。

《席弘赋》: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医宗金鉴》:妇人少腹胞中疼痛,大便难,小便淋,好怒色青。

研究进展

配太冲,对青少年近视眼有效,针感达到眼部有38.2%。配外关、合谷为一组,配太冲为二组,两组交替使用,采用手法运针激发感传,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

经外奇穴名·光明

光明为经外奇穴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出《银海精微》。

位置

位于眉毛中点,正视时直对瞳孔[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位于眉毛中点,直瞳孔处[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功能主治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翳,以及面神经麻痹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主治偏、正头痛、结膜炎、眼睑缘炎、眼肌麻痹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刺灸法

沿皮刺0.3~0.5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

一般斜刺0.3~0.5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经外奇穴别名·光明

光明即鱼腰。出《银海精微》。鱼腰为经外奇穴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6.。出《医经小学》。《奇效良方》云:“在眉中间是穴。”与《银海精微》所云之光明穴同[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6.

经穴别名·光明

光明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攒竹之别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9.[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出《外台秘要》。攒竹为经穴名(Cuánzhú BL2)[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1.。属足太阳膀胱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攒指簇聚,竹指竹子,该穴在眉头,眉如竹叶簇聚,故名攒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定位

攒竹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正坐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1.

攒竹穴的位置

攒竹穴的位置

攒竹穴的位置

攒竹穴的位置

取法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正坐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

穴位解剖

攒竹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眼轮匝肌。有额动、静脉。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支配。皮下组织内有眶上动、静脉的分支。枕额肌的额腹和眼轮匝肌的眶部肌纤维互相移行。以上诸肌均属表情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支额动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1.

功效与作用

攒竹穴有祛风明目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主治病症

攒竹穴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𥆧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现代又多用攒竹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白斑、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攒竹穴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𥆧动,眉棱骨痛,以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1.

1.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泪囊炎,视力减退,急性结膜炎,眼肌痉挛;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眶上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膈肌痉挛;

3. 其它:腰背肌扭伤。

刺灸法

刺法

一般斜刺或沿皮刺0.3~0.5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沿皮刺0.5~1寸;或点刺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1.

1.向下斜刺0.3~0.5寸以治疗目疾;

2.平刺0.5~1寸透鱼腰穴,治疗头痛,面瘫,局部酸痛。

灸法

不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0.

攒竹穴禁灸。

配伍

攒竹穴配风池、合谷,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流泪。

攒竹穴配列缺、颊车,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风痛,鼻鼽衄,攒竹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眼中赤痛及睑瞤动。

《针灸大成》:治泪出目眩,瞳子痒。

研究进展

呃逆:指压或针刺攒竹,治疗85例,有很好疗效。

眶上神经痛:电针攒竹,治疗46例,有较好疗效。

痔疮术后疼痛:针刺治疗75例,有很好疗效。

腰背痛、腰扭伤:据报道针攒竹为主,治疗453例,有很好疗效。

眼肌无力:据报道针攒竹等,治疗365例,有很好疗效。

急性结膜炎:据报道攒竹配太阳放血,治疗253例,有较好疗效。

视神经萎缩:据报道取攒竹等,治疗53例,69只眼,有较好疗效。跟踪1年,视力未再下降。

眼睑痉挛:据报道取攒竹透鱼腰,有较好疗效。

据报道针刺攒竹穴,可使心率减慢。

据报道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