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 2016年04月1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耳尖: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3.耳穴名。

经外奇穴名·耳尖

耳尖为经外奇穴名(ěrjiān EX-HN6)[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出《针灸大成》[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出《奇效良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标准定位

耳尖穴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耳尖穴位于耳廓上端,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奇效良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

耳尖穴位于耳区,在外耳轮的最高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

耳尖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耳尖穴的位置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耳尖穴的位置

取穴

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穴位解剖

耳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耳郭软骨。分布有颞浅坳、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功效与作用

耳尖穴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

主治病症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

耳尖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颜面疗疮、高热、急性结膜炎、沙眼、麦粒肿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

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2、偏正头痛。

刺灸法

直刺0.1寸;或点刺放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

一般直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

下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配伍

耳尖配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灸五壮。

研究进展

眼病: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105例、结膜炎64例、霰粒肿36例,均有活血消肿,缓解疼痛的作用,并能促进疤痕及结节吸收。

经穴别名·耳尖

耳尖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即率谷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0.[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36.。《银海精微》:“耳尖穴,即率谷穴。”

[穴位基础信息表]率谷|Shuaigu|Shuaiku|Chains of Valleys|GB8|8|VB8||G8|G8|GB8

率谷为经穴名(Shuàigǔ GB8)[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属足少阳胆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率谷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如诸谷之统率,故名率谷[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标准定位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率谷穴位于头颞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一说:在耳直上入发际一寸,高于曲鬓,相距八分。

率谷穴的位置

率谷穴的位置

率谷穴的位置

率谷穴的位置

取法

正坐或侧伏,在耳廓尖上方,角孙穴之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

率谷穴位于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正坐或侧伏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穴位解剖

率谷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提耳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耳上肌是皮肌,起自帽状腱膜而止于耳廓软骨,其作用可上提耳廓,受面神经分支支配。在皮下组织内,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并有颞浅动、静脉顶支通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

特异性

率谷穴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

功效与作用

率谷穴有疏风活络、镇惊止痛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平肝熄风,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率谷穴主治头目疾患:如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呕吐、小儿急慢惊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现代又多用率谷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腮腺炎、面瘫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率谷穴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呕吐、惊痫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

2.其它: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刺灸法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

平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颞侧头部。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7.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率谷配风池、太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率谷配人中、曲池、太冲,有祛风清热镇惊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率谷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醉酒风热,发两目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

《类经图翼》:主治脑病,两头角痛,胃膈寒痰,烦闷呕吐,酒后皮风肤肿。

《医宗金鉴》:伤酒呕吐,痰眩。

耳穴·耳尖

耳尖(ěrjiān HX6、7i ear apex)为耳穴名[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耳穴·耳尖的位置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