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妳 2017年07月0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注解

吹妳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7.。出《肘后方》卷五。妳为奶的异体字,吹妳即吹乳,即早期乳痈[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7.。《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夫产后吹妳者,因儿吮妳之次,儿忽自睡,鸣气不通,乳不时泄,蓄积在内,结成肿,壅闭乳道。致使津液不通,腐结疼痛,名曰吹妳。”

关于乳痈

乳痈(acute mastiti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3.。又称奶疖、𤴱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3.[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于妇女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临床多见;发于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相对少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常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

《诸病源候论·妬乳候》:“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即壮热大渴引饮,牢强掣痛,手不得近也……”

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

详见乳痈条。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