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

中医诊断学 乳房疾病 乳痈 中医妇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中医外科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ǔ yōng

2 英文参考

acute mast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cute mastit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mammary absces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乳痈(acute mastitis[1])为病名[2]。出《肘后备急方》卷五[3]。又称奶疖𤴱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3][3]。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4]。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于妇女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临床多见;发于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相对少见[4];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常发生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

诸病源候论·妬乳候》:“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即壮热大渴引饮,牢强掣痛,手不得近也……”

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4]

4 乳痈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亦有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者”。

乳痈多由肝气郁滞,胃热壅塞,乳汁瘀积,或乳头破损,感染邪毒,致气血凝滞而成[4][4]

乳痈多由忧思恼怒,肝气失于疏泄;或过食肥甘厚味,胃腑积热,致使肝气、胄热相互郁结,经络气血蕴热阻滞,结肿成痈;或因产妇乳头皲裂,乳汁不能吸尽而结;或因产后虚弱外邪易于侵入;或因乳汁壅滞;或因胎气旺盛,胸满气胀气机失于疏泄。

4.1 肝郁气滞

乳头足厥阴肝经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内伤肝气不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使乳汁发生壅滞而结块;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则成脓。

4.2 胃热壅滞

乳房足阳明胃经,乳汁为气血生化,产后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阳明积热胃热壅盛,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而发生痈肿。

4.3 乳汁瘀滞

乳头破损或凹陷,影响哺乳,致乳汁排出不畅,或乳汁多而婴儿不能吸空,造成余乳积存,致使乳络闭阻,乳汁瘀滞,日久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

4.4 现代医学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乳头破损而感染细菌,加上乳汁积聚细菌得以迅速繁殖而造成[4]

现代医学认为乳痈多因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或乳汁过多不能完全排空,或乳管欠通畅,影响排乳,使乳汁淤积,利于入侵细菌的繁殖而致病。

5 乳痈症状

临床初起可见乳房硬结肿胀热痛,可触及结块,排乳不畅,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4][4]。如未及时控制发热不退,肿块很快增大、跳痛、焮红剧痛,为内已酿脓,约10日脓成破溃[4][4]。如脓出热退,则疮口渐愈[4]

痈肿之发于乳房者。指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发病多在产后2~4周,未分娩时、非哺乳期妊娠后期也可偶见。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6 乳痈的诊断

6.1 症状体征

乳痈多发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乳头破碎或乳汁郁滞者多见。

6.1.1 郁乳期

病人感觉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经治疗后,若2~3日内寒消退、肿消痛减,病将痊愈

乳房肿胀触痛,乳汁淤积,排泄不畅,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可伴有寒战高热口渴、纳差等症。

6.1.2 成脓期

上述症状加重,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呈搏动性,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高热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若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者,表明脓肿已熟。但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

肿块逐渐增大,焮红疼痛寒热不退,持续性搏动性疼痛加剧。

6.1.3 溃脓期

自然破溃或切开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

脓肿形成,触之有波动感,局部红紫,经切开或自行溃后脓液大量流出。如脓流不畅,肿势不消,发热不退,可能波及其他乳络,致成“传囊乳痈”。

6.2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高于10X10的9次方每L,中性粒细胞高于75%。

6.3 需要乳痈相鉴别的疾病

6.3.1 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在妊娠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的l乃或1/Q以上,并可迅速波及到对侧乳房。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或猪皮样改变,局部肿胀有轻触痛,但患侧乳房多无明显肿块可触及,患侧腋窝常出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但全身的炎性反应较轻微。针吸细胞学病理检查可查到癌细胞

6.3.2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于非哺乳期妇女,哺乳期也可发生。其肿块发于乳晕部,多伴乳头凹陷内缩,乳晕皮肤红肿,有瘙痒感或烧灼感,后期转为疼痛乳头溢出红棕色、绿色或黑色液体,乳晕下区可扪及边缘不清的软结节,偶为硬结节

7 乳痈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清胃热通乳散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橘叶散和乳汤内服;如意金黄散蒲公英捣烂外敷;或隔蒜灸之;或葱一握洗净,连须捣烂作饼,置患处,以茶杯盛热灰,覆葱上热熨之;或南星末调敷;或玉簪花根加盐少许,共捣如泥外敷;鹿角尖磨汁敷之;若脓成宜服托里透脓汤,并于脓肿处切开排脓,余按一般溃疡处理[4]

7.1.1 气滞热蕴

乳痈·气滞热壅证(acute mastitis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heat congestion)是指气滞热壅,以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乳痈证候[4]

7.1.1.1 症状

乳房部肿胀疼痛肿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或微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口渴便秘;舌淡红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7.1.1.2 辨证分析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加之产后恣食厚味,胃内积热,以致肝胃蕴热,气血凝滞,乳络阻塞,不通则痛,故乳房肿胀疼痛有块;毒热内蕴,故患侧乳房皮肤微红;邪热内盛,正邪相争,营卫失和,故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经热盛,故口渴便秘舌红苔薄黄;弦脉属肝,数脉主热。

7.1.1.3 治法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7.1.1.4 方药治疗

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太甚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通乳产妇断乳后乳汁壅滞者,加生山楂、生麦芽回乳;产后恶露未尽者,加归尾、川芎益母草祛瘀乳房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活血祛瘀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火麻仁通便

7.1.2 热毒炽盛

乳痈·热毒炽盛证(acute mastiti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洪数为常见症的乳痈证候[4]

7.1.2.1 症状

肿块逐渐增大,皮肤掀红,灼热疼痛如鸡啄,肿块中央渐软,有应指感;可伴壮热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数或滑数。

7.1.2.2 辨证分析

肝胃蕴热,热毒炽盛,乳络阻塞,气血凝滞,故乳房肿块逐渐增大,局部掀热、疼痛灼热;热盛则肉腐成脓,故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应指感;火热炎上,故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伤则引水自救,故渴喜饮冷;肠热津亏,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象。

7.1.2.3 治法

清热解毒,托毒透脓

7.1.2.4 方药治疗

透脓散加味。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7.1.3 正虚邪恋

乳痈·正虚毒恋证(acute mastiti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toxin)是指正虚毒恋,以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无力为常见症的乳痈证候[4]

7.1.3.1 症状

溃破后乳房肿痛减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面色少华,全身乏力头晕目眩,或低热不退,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7.1.3.2 辨证分析

脓成破溃后,脓毒尽泄,肿痛消减;但若素体本虚,溃后脓毒虽泄,气血俱虚,故收口缓慢;气血虚弱可见面色少华、全身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弱无力为气血不足之象。

7.1.3.3 治法

益气和营托毒。

7.1.3.4 方药治疗

托里消毒散加减。

7.2 针灸治疗

针灸对早期出现肿块而未化脓者有一定效果,初起可热敷配合治疗,已化脓须转外科治疗。

注意针灸疗法一般适用于乳痈早期脓未成者。脓成熟者则须切开排脓或用火针排脓[4]。治疗期间可配合推拿、热敷等法以提高疗效[4]

7.2.1 刺灸法

7.2.1.1 方一

膻中少泽乳根肩井内关足三里等穴为主[4]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胃热者加梁丘内庭寒热头痛大椎合谷[4]

7.2.1.2 方二
7.2.1.2.1 治则

清热解毒消肿散

7.2.1.2.2 处方

肩井 天宗 合谷 膻中 少泽 太冲 膺窗

7.2.1.2.3 方义

肩井为治疗乳痈经验穴,有消肿散结之功;天宗少泽善治乳房疾患;膺窗膻中两穴疏通局部气血,配合谷疏导阳明经气太冲疏肝解郁。诸穴共奏清热、消肿、散结之功。

7.2.1.2.4 随证配穴

气郁期门行间胃热梁丘足三里

7.2.1.2.5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郁乳期隔蒜灸

7.2.1.3 方三

肩井膻中足三里列缺膈俞穴,用针刺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7.2.2 灸法

灸法:用葱白大蒜捣烂敷患处,用艾条薰灸或小艾炷灸,以局部红晕,皮肤微烫为度[4]。每日1~2次[4]

7.2.2.1 选穴

阿是穴

7.2.2.2 方法

初起时用葱白大蒜捣烂,敷患处,用艾条熏灸10~20min,每日1~2次。适用于乳痈尚未成脓者。

7.2.3 耳针

取乳腺、屏间下屏尖,胸、枕等穴,每次酌选2~3穴,中强刺激[4]

7.2.4 拨罐法

7.2.4.1 选穴

早期选大椎 第4胸椎夹脊 乳根(患侧);溃脓期局部取穴

7.2.4.2 方法

乳痈早期在所选穴位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火罐,每日1次。

7.3 外治法

7.3.1 郁乳期

郁乳期用金黄散玉露散以冷开水或醋调敷;或用金黄膏玉露膏敷贴;或用鲜野菊花、鲜蒲公英、鲜地丁草仙人掌(去刺)等洗净捣烂外敷;或用20%芒硝溶液湿敷;或用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适量凡士林调敷。

7.3.2 成脓期

局部按之有波动感或经穿刺抽脓抽得脓液者,应及时切开引流。一般采用与乳头方向呈放射状的切口切口位置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切口长度与脓腔基底的大小基本一致,使引流通畅不致袋脓,但需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而乳晕部的浅表脓肿乳房后的脓肿乳房周边脓肿,则可在乳晕边缘或乳房周边作弧形切口。若脓腔较大者,必要时可在脓腔最低部位作对口引流。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

7.3.3 后期

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凡士林纱条引流,外敷金黄散或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外用红油膏生肌玉红膏盖贴;若有袋脓现象,可在脓腔下方用垫棉法加压,使脓液不致潴留;如有乳汁从疮口溢出,则可在患侧用垫棉法束紧,排出乳汁,促进愈合;若成传囊乳痈者,则在肿块按之应指处另作一切口;若形成乳房窦道者,可用五五丹药捻,插入窦道至脓腔深处,以腐蚀管壁,至脓液减少后用九一丹药线,脓净则改用生肌散纨条,直至愈合。

7.4 按摩疗法

乳痈初起,局部肿痛,瘀乳明显者,可行乳房按摩.先做热敷,再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一手掌托起患乳,另一手手指并拢由乳房基底边缘向乳头方向轻轻推按,将郁滞的乳汁逐步挤出。

8 乳痈的预防保健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热水或75%酒精擦洗乳头;孕妇有乳头内陷者,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可用小酒杯叩吸。

2.应指产妇合理哺乳,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汁排出通畅;乳汁过多时,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排空,以防淤乳。

3.保持乳头清洁,如有乳头皲裂、擦伤应及时治疗。哺乳前后保持乳头清洁

4.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可让婴儿口含乳头睡觉。

5.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断乳时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乳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3.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乳痈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乳痈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乳痈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乳痈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