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冲 2015年06月1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中冲为经穴名(Zhōngchōng PC9)。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五行属木。中:中间;冲:冲要。穴在中指端冲要处,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一说在中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针灸甲乙经》)。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标准定位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图)

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取法

仰掌,在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中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腱鞘及鞘内指深屈肌腱、末节指骨粗隆。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皮厚,富有汗腺,但没有汗毛和皮脂腺。穴位皮肤由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该部位神经末稍非常丰富,角觉特别灵敏,可辨别物体的质地和形态。指掌侧的皮下脂肪积聚成球,有纤维隔介于其间,

皮肤连于指骨骨膜及腱鞘,指掌侧固有神经伴行的同名动脉,发出指掌支,在指端形成丰富的血管网,营养指骨、关节、腱膜和皮肤。

特异性

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木。

功用

苏厥开窍,清心泄热。

有清心泄热、开窍苏厥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主治病症

主要用于神志病、热病及舌疾。如心痛、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热病汗不出、目赤;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掌中热、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昏迷,休克,脑出血,中暑,癔病,癫痫,小儿惊风;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

3.其它:小儿消化不良,舌炎,结膜炎等。

刺灸法

刺法:一般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1.浅刺0.1寸,局部胀痛;

2.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

本穴配人中、内关治休克;配命门治身热;配廉泉治舌下肿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6.

中冲配劳宫、大陵,有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掌中热。

中冲配人中、廉泉,有清心开窍的作用,主治舌强肿痛。

中冲配少商、合谷,有开窍苏厥,清心泄热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舌本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痛,烦满舌强。

《类经图翼》: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舌强痛,中风不省人事。

《针灸大成》:惊风,灸中冲、印堂、合谷,各数十壮。

《医宗金鉴》: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