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2010年01月25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操作名称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适应症

判定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与单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相鉴别。

方法及内容

1.记录电极可用针极或表面电极。使用表面电极时,须先用乙醇擦拭皮肤,涂敷电极糊,将电极用胶布固定在受检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上。刺激电极多用双极表面电极,置于该神经的浅表位置(或运动点上)。

2.刺激电流时限宜选0.1-0.5ms,频率1-2/s,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至引起肌肉反应出现肌电位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达超限刺激,此时由数字平均器直接测定从刺激开始至引出反应的潜伏期,诱发电位的电压、时限(也可在摄片后再测量)。

3.每条神经均须测定2个以上端点(近端及远端)的潜伏期,从皮表投影测量端点间的神经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刺激点及记录点位置的选择

(1)正中神经:刺激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肘部肱骨内上髁内上方、腕部横纹正中。记录点:拇短展肌。

(2)尺神经:刺激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肘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腕部掌横纹尺侧缘。记录点:小指展肌。

(3)桡神经;刺激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上臂外缘中部桡神经沟处、肱骨外上髁处。记录点:肱桡肌或指总伸肌。

(4)肌皮神经:刺激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记录点:肱二头肌。

(5)胫神经:刺激点:腘窝中央、跟腱与内踝之间。记录点:踇短展肌。

(6)腓总神经:刺激点:腘窝外侧缘、腓骨小头下方、踝背横纹处。记录点:趾短伸肌。

(7)股神经:刺激点:腹股沟部股动脉外缘、大腿内中下1/3交界处。记录点:股直肌及股内侧肌。

(8)面神经:刺激点:耳前或耳后面神经干处、颧骨下、下颌角或眼外眦外方。记录点:额肌、上唇方肌或颏肌。

注意事项

1.检查前须测皮肤温度,如上肢温低于30℃时应复温后再作检查。

2.刺激点应正确置于运动点上,检查时应防止位置移动。

3.刺激电压应达到超限刺激强度,避免将H波误认为运动反应波,并在记录电位时,电压放大灵敏度调节应置于合适位置。

4.距离测量要正确,上肢可用皮尺测量,测量尺神经时前臂应屈曲15°,测量正中神经时前臂应取伸展位。测量下肢神经时可用骨盆尺,上肢近端距离亦可用骨盆尺测量。

5.患者如有心脏疾病,应避免刺激Erb点,以免发生意外。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参考值

正中神经:肘—腕部传导速度60.28±5.27m/s,腕—拇短展肌潜伏期3.63±0.56ms

尺神经:肘—腕部传导速度61.18±5.89m/s,腕—小指展肌潜伏期3.07±0.6ms

桡神经:上臂—指总伸肌传导速度72.0±6.1m/s

腓总神经:腘窝—踝部传导速度55.6±5.3m/s,踝—趾短伸肌潜伏期4.5±0.7ms

胫神经:腘窝—踝部传导速度49.24±6.64m/s,踝—蹲短展肌潜伏期4.82±0.95ms

股神经:腹股沟—股内直肌传导速度66.7±7.4m/s

凡传导速度及潜伏期改变(减慢或延长)大于正常2倍标准差者为减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