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药部颁标准

拼音名

Yougui Wan

标准编号

WS3-B-0054-89

处方

熟地黄 240g 附子(炮附片) 60g 肉桂 60g 山药 120g 山茱萸(酒炙) 90g 菟丝子 120g 鹿角胶 120g 枸杞子 120g 当归 90g 杜仲(盐炒) 120g

制法

以上十味,除鹿角胶外,熟地黄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鹿角 胶加白酒炖化。每 100g粉末加炼蜜60~ 80g与炖化的鹿角胶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 含棕色核状物。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一边菲薄。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 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 短缝状或人字状。橡胶丝呈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带颗粒性。种皮石细胞淡黄色,壁波 状弯曲,含棕色物。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命门水衰,腰膝酸冷,精 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3次。

规格

每丸重 9g

贮藏

密封。

《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

熟地5两,萸肉3两,附子1两(炮),肉桂1两(去皮),山药3两(炒),茯苓1两半,沉香5钱,丁香1两。

主治

产后肾虚冷伏,真火不归,直冲清道,而升降失常,故呃逆连连不止,脉沉细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乌梅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各家论述

方中熟地制阴滋肾,萸肉秘气涩精,附子补真阳以归真气,内桂暖其血以吸虚阳,茯苓渗湿和脾气,山药益阴补脾元,丁香温胃散中宫之滞,沉香温肾降九天之气也。炼蜜为丸,乌梅汤下,使肾暖阳回,则伏冷自消,而真火无不归之患,清道无冲逆之虞,自然升降如常,呃逆无不自平矣。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

大怀熟地8两,山药(炒)4两,山茱萸(微炒)3两,枸杞(微炒)4两,鹿角胶(炒珠)4两,菟丝子(制)4两,杜仲(姜汤炒)4两,当归3两(便溏勿用),肉桂2两(渐可加至4两),制附子2两(渐可加至5-6两)。

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主治

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阳亏精滑,阳萎精冷。

用法用量

每服100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2-3丸,以滚白汤送下。

加减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2-3两、或5-6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搪,加补骨脂(酒炒)3两;如(歹食)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3两、肉豆蔻3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3-4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2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痠痛,加胡桃肉(连皮)4两;如阴虚阳萎,加巴戟肉4两、肉苁蓉3两,或加黄狗外肾1-2付,以酒煮烂捣入之。

制备方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对甲减大鼠胸腺胞浆雌二醇受体的作用《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 (1987;1:55):用他巴唑造成甲减大鼠模型,观察补肾阳方剂右归丸对甲减大鼠胸腺重量、血清雌二醇(E2)含量及胸腺胞浆E2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右归丸明显增高甲减动物胸腺重/体重比值(P<0.05)及血清E2含量(P<0.01),并减少胸腺胞浆E2受体数量。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功能;提高甲状腺功能,改善对E2外周代谢的影响或直接作用于胸腺增强功能。

临床应用

1.白血球减少症:殷某某:男,50岁。患者主诉头昏失眠,全身乏力已10年,多次查白细胞均在4000/立方毫米以下。现症: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头昏目涩,口干不喜饮,纳谷不馨,食后脘胀,大便时溏,夜寐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查血白细胞2500/立方毫米,始用归脾汤治疗,腹胀便溏好转,但仍诉头昏乏力,转以肾命火衰,精血不足论治,转方拟右归丸改汤剂煎服。处方:熟地黄20g,菟丝子10g,怀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仙灵脾10g,全当归12g,鹿角胶(烊冲)6g,上肉桂4g,熟附片3g,杜仲12g。七付药后,全身感到较前有力,头昏耳鸣减轻,夜寐亦安。唯感口干,时值长夏,故去附子,余药续服,15剂药以后,2次复查白细胞,先后为3700/立方毫米,4400/立方毫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出院。
2.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续某某,女,20岁,患小脑共济失调症已4年,近数月来病情加重。步履瞒珊,左右摇晃,头昏耳鸣,记忆减退,形寒肢冷,腰膝无力。苔薄舌质偏淡,边有齿印,脉细,两尺沉而无力。治以温肾补督,益精养髓,拟景岳右归丸加减:淡附片6g,上肉桂4g,鹿角霜、杜仲、淮山药、怀牛膝、全当归各9g,菟丝子、龟版、杞子、熟地、制首乌各12g。服药20剂后,患者自觉精神好转,足膝步履较前有力,亦较稳健,惟头晕未已,口渴欲饮,苔薄脉细。前方得手,再加生地12g,服药50剂后病情显著好转。在家人扶持下,每日在病区走廊内行走90余圈,每圈约50米。单独行走时,步履较前稳健。现随访治疗5个月余,病情稳定,续有进步,己能上下楼梯,单独行走,仍按原意,继续将息调治,以资巩固。
3.带下:陈某某,女,30岁。腰痠脊痛,带下绵绵,色如蛋清,少腹重胀,头昏耳鸣,病经2年未愈。经量少,色淡,无痛经,每日晨起面目浮肿,生育四胎,“人流”两次,舌淡苔白,脉濡细。肾阳不足,阳虚内寒,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治拟调补带任二脉,补摄固带为宜。熟地、淮山、菟丝子、覆盆子各15g,杞子、萸肉、鹿角霜、炒杜仲各12g,熟附块、肉桂各3g,当归、炒白术各10g,红枣6枚。服7剂后,带下明显减少,余症减半,苔脉如前,嘱原方续服半月,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各家论述

《方剂学》:本方立法,“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培补肾中元阳,必须“阴中求阳”,即在培补肾阳中配伍滋阴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补元阳之效。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的鹿角胶,均属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类;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伍,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