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丸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炒)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槟榔(锉)半两,木香1分,酸枣仁(炒)1分,桑根白皮(锉)1分,芍药1分,郁李仁3分(别研入)。

主治

风毒脚气,痰壅头痛,骨节烦疼,兼肿硬,行履不稳,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煎大腹汤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千金》卷十八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5分,桂心5分,枳实5分,人参5分,干姜6分,芍药6分,白术6分,茯苓8分,狼毒乌头8分,礜石8分,细辛4分,大黄4分,黄芩4分,葶苈4分,厚朴4分,吴茱萸4分,芫花4分,橘皮4分,甘遂3分。

主治

停痰澼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小便或涩或利,腹中动摇作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酒送下,1日2次。加之,以知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旋覆花开结下气,行水消痰,开发肺与大肠水气之味,为主;其间参、术、桂心、芫花、甘遂、葶苈、大黄等,与五饮丸相同者十余味,更加乌头、干姜、狼毒、礜石,其破积散癖之力,不减五饮丸中大戟、巴豆之烈也。

《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5分,大黄7分(蒸),茯苓3分,泽泻4分,人参2分,桂心2分,皂荚(去皮子,炙)2分,附子(炮,去皮)2分,芍药4两,蜀椒3分(去目,汗),干地黄4两,防葵(取水中浮者)、干姜、枳实(炙)、杏仁(去皮尖)、葶苈子4分(熬)。

主治

左胁下停痰澼饮,结在两胁,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干呕,大便或涩或利,或赤或黄,腹中有时水声,腹内热,口干好饮水浆,卒起头眩欲倒,胁下痛。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食后少时白饮送下,1日2次。稍增,以微利为度。

制备方法

上为末,纳杏仁、葶苈脂中碎研,调筛,度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药禁忌

禁食猪肉、鱼、面、蒜、生葱、酢。

《圣惠》卷二十二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半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石膏2两,川椒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赤茯苓3分,黄芩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肺脾风痰攻心膈,烦满,头目眩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二十八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半两,细辛3分,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3分,赤茯苓1两,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令黄),枳实3分(麸炒微黄),诃黎勒皮1两。

主治

虚劳,胸膈积痰饮,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四十二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1两,皂荚1两(去黑皮,涂酥炙微黄,去子),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主治

久上气,痰唾,气壅喘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惠》卷五十一

方名

旋覆花丸

组成

旋覆花1两,汉防己1两,赤茯苓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桂心1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槟榔1两。

主治

支饮。心胸壅滞,喘息短气,皮肤如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桑根白皮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