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心瘥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心瘥

心瘥为古病名。指食入易消的疾患。又称饮瘥、食瘥、肚瘥。《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黄帝内经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或五苓散去桂加辰砂。亦有病瘥呷姜汤数口,或进干姜剂而愈,此膈上停寒,中有伏饮,见辛热则消。”参见消中、中消:消中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即中消。见《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其症多食善饥,口干饮水,大便硬,小便如泔。中消为病名。又称消中、痟中、消脾。《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本病以善饥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症状,或见小便甜,或因脾胃燥热所致。治宜清胃泻火,滋阴润燥。用白虎汤、抽薪饮、黄连猪肚丸、生地八物汤、调胃承气汤等方。或因命门火衰,火不归元,游于胃而成中消者,宜八味丸。可见于甲亢、糖尿病等。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