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泻热方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泻热方

方名泻热方别名泻热汤组成大黄4两,麻黄4两,黄芩4两,杏仁3两,赤茯苓3两,甘草3两,橘皮3两,芒消3两,泽泻3两。主治有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太阳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脾胀,腹坚抢胁下痛,胃气不转,大便难,时反泄利,腹中痛,上冲肺肝,动五脏,立喘鸣多惊,身热汗不出,喉痹精少。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绞去滓,纳大黄,煮两沸,去滓下芒消,分3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大黄、芒消泻里热;麻黄、杏仁泻表热;黄芩、甘草泻半表半里热;茯苓、泽泻泻不表不里热,使从水道渗泄;橘皮佐麻黄、杏仁引领里热从元府开发也。此方治热从内发,故可表里兼攻,若非伤寒之邪邪未传里,不可轻用里药之禁。附注泻热汤(《圣济总录》卷六十)。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