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贲 2016年07月19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息贲(lung amassment[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古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5.。是指肺之积证[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以寒热、喘息、咳嗽,右胁下包块,大小如杯为常见症的积证[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五积之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5.。属肺之积[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5.。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

息贲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

杨玄操曰:“息,长也。贲,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气不行,渐长而通于膈,故曰息贲。一曰:贲,聚也,言其渐长而聚蓄”(见《难经集注》)。

息贲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胁下有积块而气逆上奔,可见发热恶寒、胸闷吐逆、咳吐脓血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5.

《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履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严氏济生方》卷四:“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如虱缘,或如针刺。”

息贲的治疗

治用息贲丸、调息丸、息贲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1.

关于手太阴经筋

手太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起于手大指之端,沿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脉外侧,沿臂上行结于肘中,向上经上臂内侧,入腋下,出缺盆,结于肩髃前,其上方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结于胸里,散布于膈,与手厥阴经之筋合于膈下,抵于季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本经筋发病,在其循行和结聚的部位产生掣引、转筋、疼痛,重者可成息贲病,胁肋拘急、吐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治疗可用火针疾刺疾出,以局部取穴为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9.

手太阴经筋(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关于手厥阴经筋

手厥阴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0.。起始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上经上臂的内侧,结于腋下,从腋下前后挟持两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0.。分支进入胸腔,散布胸中,结于膈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0.。其病症为经筋循行所过处掣引疼痛及转筋,以及胸痛,或成息贲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0.。治以“燔针劫刺”(即火针快速针刺),以局部取穴为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0.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