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 2012年03月0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纤溶酶(Plasmin,PL)是PLG在其激活物(PA)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导致纤维蛋白降解最直接的因子。生理状态下,PL与PLG、t-PA等结合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一旦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PLG被激活为PL,后者则在局部将纤维蛋白降解,以避免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畅。

纤溶酶医学检查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酶类测定

原理

纤维蛋白可与染料刚果红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被检血浆中的纤溶酶可水解纤维蛋白释放出刚果红,在酸性条件下刚果红显蓝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纤溶酶活性成正相关。

试剂

(1)硼酸缓冲液(pH7.8):硼酸6.184g,KOH 7.456g,蒸馏水500ml,0.1mmol/L

NaOH溶液53ml,加蒸馏水至1000ml。

(2)1g/L刚果红溶液:刚果红0.5g加生理盐水500ml。

(3)1mol/L HCl溶液。

(4)50g/L CaCl2溶液。

(5)基质粉制备:血浆与生理盐水、50g/L CaCl2溶液按10∶100∶5比例混匀,37℃水浴60min,用玻棒将纤维蛋白全部卷出,用生理盐水洗涤两次后,挤干,置56℃温箱中烘干备用。取10g纤维蛋白,加1g/L刚果红溶液100ml,37℃水浴中不断搅拌,保温30min,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用pH7.8硼酸缓冲液反复洗涤至上清无色为止,将与刚果红结合的纤维蛋白置56℃温箱烘干备用。

(6)分光光度计。

操作方法

(1)按表1操作:

(2)离心上述溶液,取上清,分光光度计600nm波长比色,空白调0,测其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出纤溶酶活性。

附注:

检测前禁止服用抗凝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正常值

纤溶酶活性:85.55%±27.83%

(发色底物法)

21.1~48.9U

(刚果红显色法)

临床意义

(1)运动对纤溶系统的影响:Weiss等为探讨运动程度(中、重)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检测了12例健康男性在骑踏车1h前后反映血浆凝血酶、纤维蛋白和纤溶酶形成的指标。结果显示,在中等度的运动中t-PA抗原从3.7±0.5ng/ml升高到14.6±1.8ng/ml,P<0.01,PAP从2.1±0.3nmol/L升高到4.2±0.7nmol/L,P<0.01。然而,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pro-thrombin fragment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Ⅲ complexes,TAT)和纤维蛋白肽A(fibrin-opeptide A,FPA)却无明显变化。重度运动后,t-PA和PAP的水平分别超过正常高限的2.5倍及2倍,而血浆中F1+2、FAT、FPA却在正常范围内明显增高(P值分别<0.01、<0.05、<0.01)。研究认为:在健康的年轻个体中,运动导致凝血活性增高的同时也引起纤溶活性增高,中等强度运动仅导致纤溶酶形成,而重强度运动时纤溶酶的形成超过了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2)在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的意义:机体内纤溶系统活性是由于纤溶酶出现的结果,而纤溶酶在血中的活性是由释放入血的激活物而调控。因此各种原因导致的纤溶亢进症,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获得性,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性,最终结果是纤溶酶生成过多而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上海瑞金医院对肝病患者纤溶酶的检测结果显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血浆纤溶酶明显升高,表明此时患者纤溶酶活性增强。

(3)在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中的意义: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中常由于t-PA活性及含量减低和PAI-1活性增高而导致纤溶酶活性(PL)减低。缺血性脑病患者α2-AP水平降低而纤溶酶-α2-AP复合物(PAP)增高,有资料表明,缺血性脑病患者PAP水平(1.09±0.45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9±0.13mg/L)。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深静脉血栓、肾病综合征、DIC等引起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PAP水平增高。Oikawa等对4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检测了血浆PAP(PL-α2-AP)和D-Dimer等,发现在肾病综合征的活动期PAP(0.67±0.48μg/ml)及D-Dimer(154±105ng/ml)水平与其静止期(PAP 0.43±0.18μg/ml,D-Dimer 72±48ng/m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尽管临床上尚未发现血栓形成,但PAP、D-Dimer水平升高却能反映肾病综合征时的血液高凝状态。

(4)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中的意义:在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应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t-PA或重组t-PA等)进行溶栓治疗时,由于外源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由此而降解纤维蛋白(原)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因此溶栓后纤溶酶活性增高。纤溶酶-α2-AP复合物(PAP或PIC)增高,有报道α2-AP与纤溶酶形成的复合物(PAP)是可以灵敏地反应纤溶系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应用溶栓药物治疗时血浆PAP可明显增高。

相关疾病

FA     肺栓塞     肝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     血栓形成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