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温胆汤

处方

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实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用法用量

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摘录

《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

《世医得效方》卷九:温胆汤

处方

半夏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60克 陈皮90克 甘草(炙)30克 茯苓45克 人参30克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自汗,触事易惊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空腹时服。来效,加远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枣仁30克(蚌粉炒入)。

摘录

《世医得效方》卷九

《回春》卷四

方名

温胆汤

组成

人参、白术(去芦)、茯神(去皮木)、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酸枣仁(炒)、麦门冬(去心)、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黄连(酒炒)、竹茹、山栀(炒)各等分,甘草3分,辰砂5分(临服研末调入)。

主治

内有痰火,惊惕不眠。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大枣1枚、乌梅1个,水煎去滓,入竹沥调辰砂末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三因》卷九

方名

温胆汤

组成

半夏(汤洗7次)2两,竹茹2两,枳实(麸炒,去瓤)2两,陈皮3两,甘草1两(炙),茯苓1两半。

主治

痰热内扰,心胆气虚,心烦不寐,触事易惊,或夜多异梦,眩悸呕恶,及癫痫等。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锉为散。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之所以平甲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又曰: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半夏能和胃而通阴阳,故《内经》用治不眠。二陈非特温胆,亦以和胃也。
2.《成方便读》:夫人之六腑,皆泻而不藏,惟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寄附于肝,又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胆有邪,岂有不波及肝哉。且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则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不能得木而达也。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得其春气温和之意耳。

《三因》卷八

方名

温胆汤

组成

半夏(汤洗去滑)1两半,麦门冬(去心)1两半,茯苓2两,酸枣仁3两(炒),炙甘草1两,桂心1两,远志(去心,姜汁炒)1两,黄芩1两,萆薢1两,人参1两。

主治

胆虚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虚劳烦扰,因惊胆慑,奔气在胸,喘满,浮肿,不睡。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用长流水1斗,糯米1升,煮蟹眼沸,扬2000-3000遍,澄清,取2盏,入药在内,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不以时服。

制备方法

上锉为散。

《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

方名

温胆汤

组成

生姜4两,半夏2两(洗),橘皮3两,竹茹2两,枳实2枚(炙),甘草1两(炙)。

主治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去滓,分3服。

制备方法

上切。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方名

温胆汤

组成

远志、枣仁、茯神、当归、川芎、钩藤、半夏、广皮、甘草、香附、茯苓。

主治

妇女经行,卒遇惊恐,因而胆怯,神志失守,经血忽闭,面青筋搐,口吐涎沫,此缘惊则气乱,恐则气结故耳。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方名

温胆汤

组成

人参、茯神、远志、朱砂、金石斛、生地、麦冬、枣仁、甘草、五味子、柏子仁。

主治

怔忡,包络动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