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 2011年09月0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针刺疗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特定穴区(刺激区)内沿皮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方法。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通过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1972年始见报道。

头针疗法使用方便,效果好,尤其对脑源性疾病,如脑血管后遗症等效果显著。头针刺激区的定位,主要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有些刺激区是根据针感部位及治疗作用确定的)。因头皮上有和皮层功能相一致的投射区,刺激不同的投射区,能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临床上按其功能不同,划分为若干刺激区。为了便于刺激区定位,设有两条标定线,依此能准确地确定头部各刺激区的位置(如图)。用毫针按一定方向沿皮下缓慢捻转进针,达到应有深度,快速旋转针体,幅度应达360°以上,捻转速度在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转捻2~3分钟,留针5~10分钟,中间反复操作2~3次。亦可用电针机在主要刺激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转,频率可用200~300次/分,刺激强度及波形根据个人反应而定。

头针疗法参照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结合疾病的部位,选用与之相应的刺激区。针刺时,以毫针在选定的刺激区上,沿皮肤进针至一定深度,然后予以大幅度、高频率的捻转,出现针感后仍持续捻转3-5分钟。留针10-20分钟。期间可再行捻转1-2次,亦可加用电针刺激。多用于中风偏瘫,脑动脉硬化,失语,震颤性麻痹,神经性头痛等症。

适应症

适应证有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颅脑损伤、颅内炎症后遗症及舞蹈症、震颤麻痹、梅尼埃(美尼尔)病、耳鸣、精神性多尿、遗尿症、神经性头痛等。

禁忌症

脑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稳定者不宜用。

操作方法

1.一般取坐位,根据病情亦可采用平卧或侧卧位。

2.刺激区定位:首先准确定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二条标准线,然后正确判定所需刺激区。

3.分开头发,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按常规消毒。

4.选6-8cm的26-28号毫针,针与头皮约成30°角,沿所选头皮刺激区斜向捻转进针,沿皮下或帽状腱膜下快速推进到该区相应长度后,快速持续捻转,不提插。刺运动区、感觉区全区时,要按上、中、下三部位各刺1针。

5.捻针时用示指桡侧面与拇指掌侧面夹持针柄,以示指掌指关节连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次/min左右,持续捻转2-3min,间隔5-10min,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捻转两次即可出针。也可用低频脉冲电密波刺激,每次通电15-20min。

6.出针时,捻转快速退出,用无菌干棉球揉压针眼1-2min,以防出血。

7.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需要时,休息3-5天后继续第2疗程。

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正确选区。

2.行捻转手法时,患者如有明显疼痛感,应调整针的深度及位置。

3.针刺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和询问患者感觉,以防晕针。发生晕针时,同体针疗法处理。

4.中风后遗症患者,留针期间宜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可提高疗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