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2016年01月0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医

头痛为病证名,亦称头疼[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出《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头部疼痛,包括头的前、后、偏侧部疼痛和整个头部疼痛[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运行失常者,均能发生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临床上,以风邪袭络、肝阳上亢、痰浊阻遏、瘀血阻络及气血虚弱等因所致的头痛为多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风邪袭络者,头痛阵作,或抽掣、胀急[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其中头痛剧烈、经久不愈、时作时止而呈发作性者,称“头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肝阳上亢者,头痛目眩、巅顶及颞侧疼痛为重,伴心烦善怒、面赤口苦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痰浊阻遏者,头痛昏蒙、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瘀血阻络者,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锥如刺[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气血亏虚者,痛势较缓,头目昏重、神疲面白、劳则加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头痛的中医分类

按病因

从病因分,有外感头痛,可由感冒风寒、风热、风湿,伤暑,火邪致痛及伤寒头痛等;有内伤头痛,可由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肝阳、伤食、瘀血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景岳全书·杂证谟》:“外感头痛,自有表证可察,盖其身必寒热,脉必紧数,或多清涕,或兼咳嗽,或兼脊背酸痛,或兼项强不可以左右顾,是皆寒邪在经而然。”本症起病较急,头痛持续不解,并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骨节疼痛,咳嗽等,多属实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由于外邪性质,受邪部位和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外感头痛有伤风头痛、伤寒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伤暑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等不同名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3. 。《脉因证治·头目痛》:“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冷风所吹。” 《医林绳墨·头痛》:“有风寒克于头,令人鼻塞声重,自汗恶风,此伤风之头痛也。” 《医学六要·头痛》:“伤风头痛,脉缓而浮,或左脉微急,证兼鼻塞,眼胀目赤,伤风头痛也。宜解肌,冬月桂枝汤,余月十味芎苏饮。”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6. 。《兰室秘藏·头痛门》:“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医学六要·头痛》:“伤寒头痛,脉浮而紧,身形拘急,恶寒脊强,身大热。”治宜疏寒解表,选用麻黄汤、羌活冲和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6. 。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外感风寒,头痛暴甚。”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治宜疏风散寒,用桂枝羌活汤、川芎茶调散、祛风立效散等方。本证可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症常见头部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溺赤,苔薄黄,脉浮数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治宜石膏散、荆芥散、神芎散、桑菊饮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 。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赤水玄珠·头痛门》:“风湿头痛亦作痰患。”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玉壶丸、加减神术散、羌活胜湿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世医得效方》卷二:“伤暑头痛,浓煎葱白汤。”症见头胀痛,身热汗多,心烦口渴,面垢,舌苔腻或黄腻,脉微带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治宜清暑渗湿,方用香薷散加茵陈、黄连、车前子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5. 。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 。《兰室秘藏·头痛》:“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

2.头痛而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8.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5. 。《兰室秘藏·头痛门》:“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

2.头痛而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5. 。《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 。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

2.指头痛而在少阳经脉循行部位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 。《冷庐医话·头痛》:“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指人体脏腑、气血损伤,或内邪上扰所致的一类头痛。《景岳全书·杂证谟》:“至若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为拘矣。”内伤头痛,一般起病较缓,时作时止,遇劳累受风,或情志刺激则常易发作,并有脏腑气血不足或内邪的证候。《症因脉治·头痛论》:“头痛之因,或元气虚寒,遇劳即发,或血分不足,阴火攻冲,或积热不得外泄,或积痰留饮,或食滞中焦,或七情恼怒,肝胆火郁,皆能上冲头角,而成内伤头痛之症也。”内伤头痛以虚证居多。有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痰湿头痛,肝阳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按经络

从经络分,有三阳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三阴头痛(太阴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三阳头痛

三阳头痛是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的合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 。《冷庐医话》卷三:“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治疗当于疏邪治痛方中酌加引经药。如太阳用羌活,阳明用白芷,少阳用川芎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

三阴头痛

三阴头痛是太阴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的合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 。《罗氏会约医镜·论头痛》:“太阴头痛,脉沉缓,身体沉重,或腹痛,必有痰也,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脉沉细,必寒厥,以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脉浮缓,项痛,吐痰,以吴茱萸,川芎为主。”

按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发作规律及疼痛部位

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发作规律及疼痛部位分,有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痛、脑风、巅顶痛、久头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真头痛

真头痛指头痛危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3.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辨证录·头痛门》:“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此病一时暴发,法在不救,盖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也。” 症见剧烈头痛,连脑户尽痛,手足逆冷至肘膝关节[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3. 。病情危重,宜急灸百会穴,服黑锡丹及大剂参附汤或救脑汤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83.

头风

头风指头痛经久难愈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7. 。《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 多因患者素有痰火,风寒客之则热郁而闷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7. 。《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头风之症。素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昧。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热郁也,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 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7.

偏头痛

偏头痛又称头偏痛、偏头风[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8. 。《兰室秘藏·头痛门》:“如头半寒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顺气为先,如防风通圣散之类;痛于右者属痰,此风胜生痰也,治宜清痰降火为要,如贝母、二陈加芩、栀、甘菊之属。”

脑风

脑风指风冷袭侵脑户的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5. 。见《黄帝内经素问·风论》。《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生高远,始自阳经,然督脉阳维之会,自风府而上至脑户。脑户者,督脉足太阳之会也。……今风邪客搏其经,稽而不行,则脑髓内弱,故项背怯寒,而脑户多风冷也。”《证治准绳·头痛总论》:“项背怯寒,脑户极冷,神圣散主之。”亦指邪气上熏而头痛不止之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5.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病源流》:“亦有风邪但攻于上焦,而邪气上熏,令人日夜头痛不止者,亦为脑风,宜太阳丹。”

巅顶痛

巅顶痛是顶巅痛的别称[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3.  。指头顶部疼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4.  。《医林绳墨·头痛》:“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锐眦,上额交巅,令人头痛,则曰巅顶痛。” 《丹溪心法·头痛》:“如顶巅痛,宜藁本、防风、柴胡。”《医宗必读·头痛》:“太阳、厥阴巅顶痛,宜来复丹。”《证治汇补·头痛》:“巅顶痛属肾。” 巅顶痛由肾虚、相火偏旺,循督脉上扰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4. 。可用三才汤加牡蛎、龟甲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4.

久头痛

久头痛指经久不愈的头痛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 。《丹溪心法附余·风热门》:“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 《明医杂著》薛立斋注:“久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乃风毒上攻,有血虚者,有诸经气滞者,有气虚者,有四气外伤,有劳役所伤,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当分虚实寒热兼变而治之。” 多属气血阴阳内伤,或内夹痰涎风火,郁遏头部经络,气血壅滞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 。如头风、偏头风、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郁热头痛、痰厥头痛等,多属久头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凡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头痛。

若风邪侵袭上犯巅顶,经络阻遏,或挟湿邪蒙蔽清窍可发头痛;亦有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滞不畅,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致头痛;亦有肾水不足,脑海空虚,水不涵木而致头痛;亦有禀赋虚弱,营血亏虚,不能荣于脑而致头痛;或恣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痰上蒙而致头痛;或外伤跌仆,气血瘀滞,脉络被阻而致头痛。

头痛的辨证分型

外感头痛 发病较急,头痛连及项背。

风寒为重:头痛兼见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为重: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苔黄,脉浮数。

风湿为重:头痛如裹,痛有定处,肢体困倦,苔白腻,脉濡。

内伤头痛 发病较缓。

肝阳上亢:头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肾虚髓不上承: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气血虚弱:头痛昏重,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甚,舌淡,脉细弱。

痰浊上蒙清窍: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苔自腻,脉滑。

血瘀阻络:头痛迁延日久,或头有外伤史,痛有定处如锥刺,舌质暗,脉细涩。

头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头痛有一定效果,如多次治疗无效或逐渐加重者,须查明原因,治疗原发病。

体针

取百会、风池、太阳等穴为主。巅顶痛者属厥阴经,加通天、前顶、太冲、涌泉;前头痛者属阳明经,加上星、头维、合谷、内庭;后头痛者属太阳经,加天柱、后顶、后溪、昆仑;侧头痛者属少阳经,加太阳透率谷、外关、足临泣。此外,风邪袭络者加合谷、列缺;肝阳上亢者加太冲、三阴交;痰浊阻遏者加丰隆、中脘;瘀血阻络者加痛点放血;气血亏虚者加气海、足三里、脾俞、肝俞、肾俞[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外感头痛

治则 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处方 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方义 以祛风为主。详述

随证配穴 前头痛-印堂,偏头痛-外关,后头痛-天柱,头顶痛—四神聪,风热—曲池,风寒—风门拔火罐,风湿—头维、阴陵泉。

操作 毫针刺,泻法,风寒可配合灸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

治则 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 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方义 旨在平肝。详述

随证配穴 胁痛、口苦-阳陵泉。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2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肾虚头痛

治则 滋阴补肾

处方 百会 肾俞 太溪 悬钟

方义 脑为髓海,肾虚脑海空虚,督脉入络于脑,取百会调气血以荣脑髓,肾俞、太溪俞原相配,补肾益髓;悬钟为髓之会,益髓健脑。

随证配穴 遗精带下—关元、三阴交;少寐—心俞。

操作 毫针刺,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血虚头痛

治则 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处方 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方义 督脉入络于脑,百会调补经气,和络止痛;心主血,脾统血,取心脾背俞穴以补益心血,健脾养血;取足三里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随证配穴 纳差—中脘;心悸—大陵。

操作 毫针刺,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痰浊头痛

治则 健脾涤痰,降逆止痛

处方 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方义 痰阻经脉,经气不通,取头维、太阳通络止痛;丰隆调理中气,降逆化痰,阴陵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通络止痛。

随证配穴 胸闷—膻中,呕恶—内关。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瘀血头痛

治则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方义 瘀血阻滞,经脉不通,根据“以痛为输”和“血实者决之”的治疗原则,取阿是穴泻之,祛瘀通络;合谷行气通络,祛瘀止痛,血海行气活血;三阴交健脾舒肝,行气通络。

随证配穴 肝郁—太冲。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

取枕、额、脑、神门等穴,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3~7日。顽固性头痛可在耳背静脉放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0.

西医

头痛系因头颈部痛觉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传达到脑部所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病因较复杂,可由颅内病变,颅外头颈部病变,头颈部以外躯体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引起。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病因多端,常见于高血压、偏头痛、神经功能性头痛,感染性发热等和眼、耳、鼻等病中。

头痛疾病位居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疾患之列。头痛是少数原发性头痛疾病具有的令人痛苦并且丧失能力的一个特点,这些原发性头痛疾病为: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头痛也可能会由其它许多疾病造成或者继发,比如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 "头痛疾病".

头痛不仅使人痛苦,而且还使人丧失能力。2004年更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发现,仅偏头痛一项就占到残疾损失生命年(YLD)的1.3%。[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 "头痛疾病".

头痛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负担,包括有时会出现的大量个人痛苦、使生命质量受损以及带来的财务费用。重复出现的头痛发作,以及往往对再次发作的不断担心,会对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就业造成影响。从长远来看,长期与慢性头痛疾病作斗争还可能使个人容易患上其它疾病。比如,患有偏头痛或者严重头痛的人出现抑郁症的频次是健康者的三倍以上。[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 "头痛疾病".

世卫组织于2011年发布了头痛疾病分布图集,阐述了头痛疾病带来的负担以及用来减少这类负担的已有资源。[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 "头痛疾病".

流行病学

从全球情况看,估计现有头痛疾病(过去一年中至少出现过一次症状)的成人现患率为47%。世界上年龄在18至65岁的成年人中,有一半至四分之三的人在过去一年曾有过头痛。在这些人员中,超过10%的人报告出现偏头痛。每个月有15天或者更长时间出现头痛的情况,影响到世界成人的1.7-4%。尽管存有地区性差异,头痛疾病仍属于一个世界性问题,它影响到所有年龄、种族、收入水平和地理区域的人们。

头痛西医分类

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具有公共卫生重要性,这是由于这些疾病使大量人员出现残疾和健康不良情况。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疾病。最常见的情况为从青春期开始发病,受到影响的大多数人年龄在35岁和45岁之间。这是由于大脑深层的一个机制得到激活造成的,这使得在头部神经和血管周围释放出了致痛性炎性物质。偏头痛会反复出现,通常陪伴终身,以发作为特征。

偏头痛发作包括以下特点:

中度或者重度头痛;

恶心(最具典型性);

呈单边和/或跳动性质;

日常身体活动会使症状加重;

持续时间从数小时到2至3天;

发作频次处于一年一次及一周一次之间;

儿童出现的发作往往持续时间较短,腹部症状更加明显。

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属于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某些人群中,有70%以上的人报告出现复发性紧张型头痛;慢性紧张型头痛会影响到1-3%的成年人。紧张型头痛往往自青少年时期开始,对男女造成的影响为二比三。发病机制可能与压力相关,或者与颈部的肌肉骨骼问题有关。复发性紧张型头痛发作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但也可持续若干天。慢性紧张型头痛可能永不休止,并且比复发性紧张型头痛更会使人丧失能力。这种头痛被描述为类似头周围的一个带子形成的压迫感或紧箍感,有时会扩展到颈部或从颈部延伸过来。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疾病。丛集性头痛相对不够常见,每千成人中尚不足1人受到该病影响,受影响的男女比例是六比一。大多数人在20多岁或者更年长时患上丛集性头痛。该病特点是频繁复发,发病时间短但头痛极为剧烈,同时伴有眼周疼痛,眼睛会流泪并发红,有流涕情况或者头痛侧出现鼻塞,眼睑会有下垂。丛集性头痛有复发类型和慢性类型。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是由于长期并且过度使用药物来治疗头痛所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是最为常见的继发性头痛。该病在某些人群中可影响到5%的人,女性比男性多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属于压迫性,疼痛持续性发生并且往往在睡醒时最重。

头痛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由于头痛疾病带来大量残疾以及对社会带来的高额财务费用,该病属于一项公共卫生关注问题。头痛疾病最常在壮年时期(从青少年后期到50岁)带来麻烦,估计会对社会造成大量财务损失,主要是工作时间的丧失以及生产率的降低。比如在英国,仅偏头痛一项,每年就会失去大约2500万个工作日或者上学日;这一财务损失相当于紧张型头痛和慢性日常头痛二者的总和。一项调查表明,头痛属于人们找医学开业医生看病的主要缘由之列,头痛占到了到神经科看病所有数量的三分之一。

但是,受到头痛困扰的人中有许多人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比如,在美国和英国,在过去12个月中仅有一半被确定为偏头痛的患者因头痛求医,并且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得到了正确诊断。多数人仅靠非处方药物进行治疗。

头痛有效治疗方面的障碍

要对头痛疾病做出适当治疗,就需要对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做出准确诊断并对该病具有认识,利用具有成本效益的药物进行适当治疗,对生活方式作出简单调整,并且对病人开展宣教。治疗头痛疾病的主要药物类型包括:止痛药、止吐药、抗偏头痛药物以及预防性药物。然而,有大量患有头痛疾病的人并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

卫生保健提供者的知识缺乏属于主要临床障碍。在全球范围内,本科医学教育平均用来介绍头痛疾病的时间仅有四个小时。世界上只有一少部分患有头痛疾病的人员得到了专业诊断;其中40%为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而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仅为10%。

认识不足遍及普通民众。由于头痛疾病大多数为复发性质,不会造成死亡,也不会传染,因此公众并没有感受到该病的严重性。发达国家对该病的就诊率不高,这可能表示许多患者并不清楚已有有效治疗方法。估计有50%的头痛病人自行服药。

许多政府在寻求限制医疗保健费用,并没有认识到头痛对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他们可能并没有认识到,如果将资源用在适当治疗头痛疾病方面,与可能节省的巨额间接成本(如通过减少所丧失的工作日)相比,用于治疗头痛的直接成本并不高。

诊断

病史提问

1、了解头痛的起因、病程、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加重和减轻的原因。表浅的针刺样锐痛多为颅表神经痛;一侧的搏动性痛或胀痛系血管性痛;颈枕部及额顶部的紧缩痛、困痛则为肌收缩性头痛;因头位、体位改变诱发的发作性头痛,常为低颅内压综合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性偏头痛、低血压、脑室系统肿物等引起;晨起或夜间发作性头痛,可由高血压、早期颅内压增高、心功能不全、前额窦炎和癫痫引起;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癫痫和癔病等引起的头痛和情绪、劳累等有关;受寒或受伤后短暂的锐痛发作,多为神经痛。

2、了解头痛同时伴发的症状:头痛伴有呕吐者,应注意有无颅内病变、偏头痛、青光眼、癫痫、丛集性头痛等,五官及口腔病变常伴有流泪、鼻阻、鼻衄、流涕、视力减退等症状;了解有无头颈部以外躯体疾病常见的症状 如发热、纳差、黄疸、多饮、多食、多尿、咳嗽、气喘等。

3、对非初次发病者,应询问既住的诊断、治疗和疗效。

体检发现

检查要突出重点又不遗漏,注意有无视乳头水肿、复视、视物变形、视野缺损、平衡障碍、球麻痹、失认、肢体麻木、单瘫、偏瘫、交叉瘫、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体征;也应注意有无高血压、颈部淋巴结肿大、副鼻窦区压痛、眼压增高、心律失常、心脏杂音及脏器肿大等。

辅助检查

头颈CT检查了解有无脑内占位病变及脑室系统扩大;脑电图检查了解有无异常脑电波;腰穿了解颅内压,查脑脊液细胞学、生化及寄生虫抗体等;X线副鼻窦摄片了解有无鼻窦炎,检查眼压有无升高;颈椎平片了解颈椎情况。

头痛的治疗

原则

1、积极处理和治疗原发病;

2、适当使用解热止痛剂如索米痛、米格来宁,或少量服用可待因、颅痛定等;

3、对焦虑烦燥者可酌情加用安定剂或镇静剂,对抑郁表现者加用抗抑郁剂;

4、针对发病机理进行治疗,如高颅压者给予脱水利尿剂,低颅压者给予静推低渗液;扩张性头痛给予麦角制剂;松弛收缩的肌肉给予按摩、热疗、痛点奴佛卡因封闭等;表浅神经痛可采用封闭治疗;更换脑脊液等。

常见头痛治疗

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1~0.2(一日总量≤0.6),肌注麦角新碱0.2~0.5mg,有妊娠、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扩张的颞动脉周围0.5%奴佛卡因皮下封闭;对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行颞浅动脉结扎手术。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发作时使用麦角制剂。

颈性偏头痛

颈性偏头痛可进行颈椎牵引,服用扩血管药物尼莫地平20mg 3次/d,西比灵每晚5~10mg,卡马西平(0.1g 3次/d),强的松(20mg 1次/d)或封闭星状神经节,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

肌收缩性头痛

肌收缩性头痛可按摩、热敷及服用安定剂和镇静剂,在肌肉压痛点处用2%利多卡因2~5ml封闭。颈椎增生或损伤者应行颈椎牵引。

神经炎头痛

神经炎头痛可在颅表神经部位如风池穴(枕大神经痛)、眶上切迹(眶上神经痛)等处用2%利多卡因2~5ml封闭;也可口服卡马西平(0.1g 3次/d)或苯妥英钠(0.1g 3次/d)治疗。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