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香附丸 2015年12月30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四制香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四制香附丸药典标准

品名

四制香附丸

Sizhi Xiangfu Wan

处方

香附400g、熟地黄100g、当归(炒)100g、川芎100g、炒白芍100g、炒白术75g、泽兰75g、陈皮75g、关黄柏25g、炙甘草25g

制法

以上十味,将香附分成四等份,分别用米泔水50ml(大米、糯米或小米10g淘洗之水)、黄酒50ml、醋50ml和盐水(含食盐8g)浸泡,待溶液被吸干后加适量水煮透,至溶液完全吸尽,干燥,将上述香附与其余熟地黄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甘。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浅黄色,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7~64μm,壁厚薄均匀,多数个成群或散在(炒白术)。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炙甘草)。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炒白芍)。

(2)取本品2g,研细,加乙醚20ml,冷浸15分钟,滤过,滤渣备用,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附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5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苯—乙酸乙酯(10: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滤渣,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0.5g,加无水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用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关黄柏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μl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1.0mg。

功能与主治

理气和血,补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四制香附丸中药部颁标准

拼音名

Sizhi Xiangfu Wan

标准编号

WS3-B-1115-92

处方

香附 ? 00g 熟地黄 100g 当归(炒) 100g 川芎 100g 白芍(炒? ? 00g 白术 75g 泽兰 75g 陈皮 75g 黄柏 25g 甘草(炙? 25g

制法

以上十味,将香附分成四等份,分别用料泔水50ml(大米、糯米或小米 10g 淘洗之水)、黄酒50ml、醋50ml及盐汤(含食盐 8g)浸泡,待吸干后,加水煮透,干燥,混匀;再与熟地黄等 9味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50g 与水适量,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甘。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功能与主治

理气和血,补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 2次。

贮藏

密封,防潮。

四制香附丸说明书

药品类型

中药

药品名称

四制香附丸

药品汉语拼音

药品英文名称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适应症/功能主治

理气和血,补血调经。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禁忌

孕妇忌服。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3.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5.若胸腹胀痛严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方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米十六两(四两酒浸、四两盐汤浸、四两童便浸、四两醋浸,各三日,滤干,炒),当归(酒浸)、川芎、熟地黄(姜汁炒)、白芍药(酒炒)各四两,白术、陈皮、泽兰叶各二两,黄柏(酒炒)、甘草(酒炒)各一两[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香附米1斤(4两酒浸,4两盐汤浸,4两童便浸,4两醋浸,各3日,滤干,炒),当归4两(酒浸),川芎4两,熟地炭4两(姜汁炒),白芍药4两(酒炒),白术2两,陈皮2两,泽兰叶2两,黄柏1两(酒炒),甘草1两(酒炒)。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酒糊为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功效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方之四制香附丸功能调经种子,顺气健脾[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主治月经不调,久不受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具有调经养血,顺气健脾之功效。主治妇女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腹痛胞闭,阴虚气滞,不能生育。

用法用量

每服七十丸,空腹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每服70丸,空心白汤送下。

用药禁忌

忌食牛肉莱菔、生冷诸物。

《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分成四等分,分别以酒、盐水、童便、醋浸三日,焙干为末)[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制法

上药为细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用法用量

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送下[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功能主治

《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四制香附丸功能行气解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主治气郁而致的月经不调。[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

《惠直堂方》卷四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2斤(分4处,1童便、1米泔、1米醋、1盐水,各浸7日,1日1换,取出炒黄,勿焦),当归(酒洗)1斤,熟地8两(艾叶2两煎汤拌蒸),川芎8两,白芍8两,条芩(炒)8两。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效主治

《惠直堂方》卷四之四制香附丸具有种子之功效。

用法用量

空心清汤送下。

运用

血热,加生地8两。

《审视瑶函》卷四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子(杵,去皮毛,净子)8两(分作4份,酒、醋、童便、盐水煮,晒,炒),黄柏1两(酒炒),熟地黄1两(酒水煮烂捣膏),泽兰叶1两半(净叶),川芎1两半(酒洗,炒),白芍药1两半(酒洗,炒),当归(炒)1两半,益母草4两(勿犯铁器)。

制备方法

除地黄膏另入,余共为细末,铺地1宿,去其火性,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审视瑶函》卷四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空心滚白汤送下;或食远亦可。

《成方便读》卷四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4两,当归3两,广艾绒2两,白芍2两,黄芩2两,丹参2两,生地4两,川芎1两5钱,甘草1两,广皮1两,砂仁1两。

功能主治

《成方便读》卷四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妇人经水不调,赤白带下,气血凝滞,腹痛经闭,或气块血块,两胁胀满,及呕吐恶心,胎前产后一切等证。

各家论述

妇人之病,首重调经,经调则诸病易愈。即胎前产后,亦当观其气血之盛衰寒热而调之,调之之法固不同,而总不外乎先理其气,使气顺则血调之意。此方以丹参四物和血调经,必假香附之善行气分者,为之先道,故以为君。然所以资生血气者,又在于脾,若脾虚气滞,则经血亦为之不调,故以甘草、陈、砂补脾疏滞。于是观其病之偏于寒者,则用广艾绒以温之;偏于热者,则用黄芩以清之。是以医不执方,加减在乎人用耳。

《何氏济生论》卷七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1斤(作4份,童便、酒、醋、米泔各浸1份,春3日,夏1日,冬5日,取起晒干为末),当归(酒洗)8两(为末)。

功效主治

《何氏济生论》卷七之四制香附丸具有调经养血,顺气之功效。主治无子。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送下。

制备方法

水泛为丸。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净香附片1斤(用酒、醋、童便、盐水各浸4两,3日,焙,研),山药8两(研末)。

制备方法

开水泡糊为丸。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之四制香附丸主治气结经闭,脉实体旺者。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用药禁忌

非脉实体旺者禁之,以性辛燥也。

《穷乡便方》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米(分作4份:用苏木1两煎汤浸1份,红花1两煎汤浸1份,桃仁去皮尖1两煎汤浸1份,泽兰草1两煎汤浸1份。各浸3日)。

制备方法

单用附米为丸。

功能主治

《穷乡便方》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年少妇人经水或来或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1分,空心米汤饮下。

《万氏女科》卷一之四制香附丸

别名

四制乌附丸

组成

香附(净)1斤(杵,分4制,酒、醋、盐水、童便各浸3日,焙研),乌药8两。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

《万氏女科》卷一之四制香附丸主治因抑郁而致经闭者。

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附注

四制乌附丸(《竹林女科》卷一)。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四制香附丸

组成

香附(炙)160两,当归64两,白芍32两,熟地48两,白术(炒)32两,川芎16两,橘皮32两,黄芩32两,砂仁8两,木香4两。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黄酒80两,加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四制香附丸具有调经养血,舒郁和肝之功效。主治气逆结滞,经水不调,血块腹痛,久不孕育。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日2次,温开水送下。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