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内眦 2015年12月22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目内眦:1.人体部位名;2.经穴别名。

人体部位名·目内眦

目内眦为人体部位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0. 。即内眦[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4. 。又称大眦,与外眦相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9. 。即内眼角[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9.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0.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经穴别名·目内眦

目内眦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4. 。出《针灸学》(南京)。即睛明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4.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 BL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为手太阳、足太阳、足阳明、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睛:眼睛;明:明亮[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穴位基础信息表]睛明|Jingming|Chingming|Eye Bright|BL1|1|V1|V1|B1|B1|BI1

位置

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正坐或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功能主治

有明目疏风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现代又多用于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刺灸法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针尖沿目眶鼻骨边缘缓慢刺入,深0.5~1.0寸,忌作提插捻转等手法;禁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7.

睛明(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