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煎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麦煎散

处方

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馀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

如初生孩儿感冒风泠,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普济方》卷三六八

方名

麦煎散

组成

知母、贝母、麻黄(去节)、人参、石膏、甜葶苈、茯苓、地骨皮、杏仁、滑石、柴胡、甘草、桔梗、大黄(蒸)、干葛各等分。

主治

小儿伤寒咳嗽,气急鼻塞。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加葱白、薄荷、小麦子20粒,煎服。

《传家秘宝》卷下

方名

麦煎散

组成

鳖甲(九肋者,童便浸,炙黄,去裙襴称1两半,取末)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玄参1两,干葛1两,干姜(炮)半两,川乌头(生)半两,秦艽(去芦头)1两,柴胡(去芦头)1两。

功效

止嗽定端,止汗,进饮食。

主治

虚劳身热,骨节疼痛,烦痹。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用小麦汤7分,煎至5分,和滓温服,1日3-5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圣惠》

方名

麦煎散

别名

麦煎汤

组成

赤茯苓1两,当归1两,干漆(炒令烟尽)1两,鳖甲(醋炙)1两,常山1两,大黄(煨)1两,北柴胡1两,白术1两,生干地黄1两,石膏1两,甘草5钱。

功效

破血积痰。

主治

少男室女骨蒸,妇人血风攻注四肢,心胸烦壅。骨热。黄瘦口臭,肌热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小麦50粒,煎至8分,食后、临卧时温服。

加减

有虚汗,加麻黄根1两。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血,阴也,阻而塞之,则积阴为疰,故令四肢攻注;曰风血攻注四肢者,风血内搏,四肢无力,而倦怠浮肿也。鳖甲、干漆,攻坚削积之品也,所以治精血之留结;柴胡、石膏,解肌清热之药也,所以去骨蒸之内热;思则火结于心包,故用常山以开其结;郁则气留于六府,故用大黄以推其陈;当归、生地,生新血也;白术、甘草,致新气也;赤茯苓所以导丙丁之邪;浮小麦所以止骨蒸之汗;而麻黄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闭,为止汗之最。
2.《法律》:此方治肝、肺、脾、胃火盛,灼干荣血,乃致口臭肌热可验。故用润血行瘀之法,以小麦煎之,引入胃中,盖胃之血干,热炽大肠必然枯燥,服此固可无疑,然更加人参助胃真气,庶可多服取效也。

附注

麦煎汤(《鸡峰》卷十五)。

《扁鹊心书·神方》

方名

麦煎散

组成

知母2钱,乌梅肉2钱,地骨皮2钱,柴胡2钱,大麦1撮。

主治

幼年心络为暑所伤,每至暑时,即畏热,困倦减食。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缓下。

制备方法

上锉片成一剂。

《局方》卷十(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方名

麦煎散

组成

知母半两,地骨皮(拣净)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石膏半两,葶苈子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杏仁(去皮尖,麸炒)半两,人参半两,滑石半两,麻黄(不去根节)1两半。

主治

小儿外感风寒,内有蕴热,壮热呕吐,咳嗽气喘,面赤自汗;营卫不调,夜有盗汗,形体消瘦,四肢烦疼者。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息,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余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荣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湿热内淫,肺病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孩儿感冒风冷,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服1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各家论述

《医方考》:滑石、茯苓,可以泻湿;石膏、知母,可以清热;杏仁、葶苈,可以泻喘;人参、甘草,可以益肺;地骨皮、赤芍药,可以去热于里;麻黄根、浮小麦,可以止汗于表。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