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眼斜 2015年08月24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口眼斜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亦称口眼歪斜。指口眼向一侧斜的症象。多由经脉空虚,风痰乘袭所致。《医学发明·中风》:“中血脉则口眼斜。”《证治要诀》卷一:“中风之证,卒然晕倒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响,或口眼斜,手足瘫缓,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治用小续命汤、疏风汤等方。又“有无故口眼斜,投以中风药剂不效,盖缘骨虚受风所致,……川乌一味,决不可少,宜炮熟用。”本证可见于脑血管意外、面瘫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9.

参见中风、口:

中风(zhòng众)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卒中。指卒暴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的病证。中风的病因,历代医书论述不同。《医略十三篇》卷一以北宋前皆宗《灵》、《素》作外风论治;刘河间谓中风非外中于风,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东垣以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丹溪谓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王安道则谓刘、李、朱三说是以类中风之病视为中风而立论,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辨证可分中络、中经、中腑与中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对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本病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及中毒性脑病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口为症状名,亦称口僻。指口唇斜于一侧。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多由风寒阻滞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风口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脉浮而迟者可治。”《金匮翼》卷一:“风入耳中,亦令口。缘坐卧处对耳有窍,为风所中,筋牵过一边。”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活血为主。亦可用外敷法。[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