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泉 2017年02月28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聚泉为经外奇穴名(jùquán EX-HN10)[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8.[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出《针灸大成》。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主治哮喘,咳嗽,久嗽,消渴,舌强,舌肌麻痹,吐舌,舌缓,味觉减退等。

拼音

jùquán

代号

EX-HN10

出处

《针灸大成》:聚泉一穴,在舌上,舌当中,吐出舌,中直有缝陷中是穴。

聚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聚泉穴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8.

聚泉穴位于舌面中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经外奇穴——聚泉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聚泉穴的位置

聚泉穴

经外奇穴——聚泉穴的位置

聚泉穴取穴方法

正坐位,张口伸舌。在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

正坐,张口伸舌,医者用无菌纱布固定舌头并牵出,于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聚泉穴穴位解剖

聚泉穴下有舌粘膜、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舌肌。分布有下凳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静脉的动静脉网。

聚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聚泉穴有清散风热,祛邪开窍的作用。

聚泉穴主治病证

聚泉穴主治哮喘,咳嗽,久嗽,消渴,舌强,舌肌麻痹,吐舌,舌缓,味觉减退等。

聚泉穴主治哮喘、咳嗽、消渴、舌强、舌肌麻痹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8.

聚泉穴主治哮喘,咳嗽,消渴,舌强,吐舌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聚泉穴主治舌强,舌缓,味觉减退;哮喘,久嗽,消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391.

聚泉穴的配伍

聚泉穴配肺俞、定喘,治哮喘[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聚泉穴配内关、通里,治舌强[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聚泉穴配脾俞、三阴交、金津、玉液,治消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血。

一般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针刺时手持纱布牵舌向外[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8.

先用消毒纱布裹舌外牵,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0.

治哮喘咳嗽,可用隔姜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热嗽,于艾炷中加雄黄末少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冷嗽,则加款冬花末,灸毕以茶清连生姜细咀咽下[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1.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则不过七壮。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如热嗽,用雄黄末少许,和于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为末,和于艾柱中灸之。灸毕,以茶清连生姜细嚼咽下。又治舌苔,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

《中国针灸学》:聚泉,舌上面中央。针三分出血。主治消渴、舌肌麻痹。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