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 2016年03月17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鸠尾:1.骨骼名;2.经穴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骨骼名·鸠尾

鸠尾为骨骼名。指胸骨剑突。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经穴名·鸠尾

鸠尾为经穴名(Jiūwěi CV15)。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属任脉。任脉络穴,膏之原穴。鸠:鸠鸟;尾:尾巴。胸骨剑突形如鸠鸟之尾,穴在其下,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鸠尾别名尾翳、(骨曷)骭。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

标准定位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仰卧,两臂上举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仰卧位。鸠尾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取法

在脐上7寸,腹中线上,仰卧,两臂上举取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处。仰卧,两臂上举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鸠尾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深层主要有有第七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

络穴、膏之原穴

功用

安心宁神、宽胸定喘

有宽胸化痰、和胃降逆、清热熄风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主治病症

主要用于胸肺、心神及脾胃疾患等。如胸满咳逆、胸痛、癫痫、胃痛、呕吐、呕血、食不下等。现代多用以治疗心绞痛、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精神病、胃痉挛、急慢性胃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胸闷咳嗽,心悸,心烦,心痛,呕逆,呕吐,惊狂,癫痫,脏躁,胃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胃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癔病。

刺灸法

直刺0.3~0.6寸,向下斜刺;可灸。

一般双手抱头,针尖略向下斜刺0.5~0.8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配伍

本穴配后溪治癫痫;配内关、中脘治呕吐、呃逆[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鸠尾配涌泉,有化痰宁心的作用,主治癫痫,呕痰沫。

鸠尾配中脘、少商,有和胃化积,行气清热的作用,主治食痫,胃脘胀满,不得眠。

现代研究

鸠尾穴针刺,可改善心功能及脑循环;并对胆道蛔虫有一定疗效[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4.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人无蔽(通敝)骨者,从歧骨际下行同身寸之一寸,为鸠尾处也。

《针灸甲乙经》:不可灸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不可灸,灸即令人毕世少心力。此穴大难针,大好手方可此穴下针,不然取气多,不幸令人夭。

《针灸大成》:曰鸠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任脉之别。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