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 2016年03月17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金门: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3.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经穴名·金门

金门为经穴名(Jīnmén BL6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郄穴,阳维脉所别属。金:水所从出;门:门户。穴为太阳之郄,为寒水所生之门,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别名关梁。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郄穴。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及足底外侧动、静脉。

标准定位

金门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位于足背,外踝前缘直下,第五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申脉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取穴。

位于足背,外踝前缘直下,第五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取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腱及小趾展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金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跟骨膜。皮肤坚厚致密,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纤维束,连于皮肤与足底深筋膜。足底深筋膜外侧厚于内侧,覆盖于小趾展肌表面。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侧,在腓骨长、短肌腱的下方,达跟骨和骰骨之间,刺入足底外侧的小趾展肌,该肌由足底外侧动脉伴行的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特异性

足太阳经之郄穴。

功用

安神开窍,通经活络。

有安神志、舒筋脉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主治病症

主治头项、腰尻、下肢等疾患。如腰膝酸痛、下肢不遂、历节痛风、外踝红肿、头风、牙痛、耳聋、项强、肩背痛、尸厥、癫痫、惊风、暴疝、疟疾、霍乱转筋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小儿抽搐、耳鸣耳聋、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小儿惊风,头痛;

2. 其它:膝关节炎, 踝扭伤,足底痛,疝气。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背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配伍:配人中、中冲,有醒神镇惊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痫,惊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尸厥暴死、霍乱转筋。

《医宗金鉴》:癫狂,羊痫风。

经外奇穴名·金门

金门为经外奇穴名。出《外科大成》。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3.5寸,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左右计2穴。主治瘰疬。一般针0.5~0.8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经穴别名·金门

金门为经穴别名。即会阴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8.

《备急千金要方》:“金门在谷道前,囊之后,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到大孔前,中分之”。

会阴为经穴名(Huìyīn CVl)。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任脉之别络;冲脉、督脉、任脉之交会穴。穴在会阴之部,故名。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仰卧屈膝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会阴中心腱。有调阴阳气机、清下焦湿热作用。主要用于急救及二阴疾患。如癫狂、惊痫、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小便难、遗尿、阴痒、阴挺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溺水窒息、昏迷、前列腺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部湿疹及尿道炎、尿闭、痔疾、疝气等。本穴配三阴交、会阴治产后暴卒;配承山、委中治痔疾。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现代研究:①针刺动物“会阴”,能调节呼吸运动,对呼吸停止有急救作用。②针刺“会阴”能止肛门术后疼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8.[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8.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