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 2016年07月12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惊悸:1.无故自惊恐惧而悸动不宁;2.因惊而悸;3.突然心跳欲厥时作时止者。

无故自惊恐惧而悸动不宁·惊悸

惊悸(palpitation due to alarm[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fright palpitation[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9.。是指自觉易惊善恐的心悸[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症状

无故自惊恐惧而悸动不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9.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定。”

因惊而悸·惊悸

惊悸指因惊而悸为惊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9.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惊悸,则因事有所大惊……遂使惊悸,名曰心惊胆寒。”

突然心跳欲厥时作时止者·惊悸

惊悸指突然心跳欲厥时作时止者为惊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9.

《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

惊悸的病因病机

惊悸多因平素体质虚弱,心虚胆怯,遇险临危,感受惊恐,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

或心血不足,阴血亏损,心失所养,致神志不宁;

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损,不能上奉;

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

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由各种因素使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使心脏血管功能异常;或由于忧虑、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而诱发。

惊悸的辨证分型

惊悸自觉心慌、心跳,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多梦易醒等症。

心胆气虚:兼见气短神疲,惊悸不安,舌淡苔薄,脉细数。

心脾两伤:兼见头晕目眩,纳差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兼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

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兼见胸闷气短,形寒肢冷,下肢浮肿,舌淡,脉细沉。

心脉瘀阻:兼见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咳痰,舌暗,脉沉细或有结代。

惊悸的治疗

刺灸法

治则 益心安神,定悸止惊

处方 郄门 神门 心俞 巨阙

方义 以安神定悸为主,取心包经郄门,心经原穴神门,两穴合用宁心定惊;心俞可益心气,宁心神,配心之募穴巨阙,俞募相配,补益心气,调理气机,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随证配穴 心胆气虚—胆俞,心脾两伤—脾俞,心肾不交—肾俞、太溪,心阳不振—膻中、气海,心脉痹阻—血海、内关。

操作 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穴位注射法

选穴 参照针刺法穴位。

方法 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 交感 神门 心 耳背心

方法 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关于心悸

心悸(palpitation[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是指以自觉心跳,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或谓心悸之重症称怔忡[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心悸的病因病机

心悸由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郁血瘀等原因所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心悸主要由阳气不足,阴血亏损,心失所养,或痰饮内停,瘀血阻滞,心脉不畅所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

心悸的辨证分型

心悸·心气虚证

心悸·心气虚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qi deficiency[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自汗,动则悸发,静则悸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心虚胆怯证

心悸·心虚胆怯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deficiency and timidity[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心气不足,胆腑怯弱,以心悸,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多梦易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舌象多正常,脉细略数或弦细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心阳不振证

心悸·心阳不振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bilitated heart yang[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心阳虚弱,温煦失职,以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阴血不足证

心悸·阴血不足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yin blood insufficiency[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心阴血虚,心失所养,以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口干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阴虚火旺证

心悸·阴虚火旺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阴精亏损,虚火亢旺,以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烘热,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心脾两虚证

心悸·心脾两虚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以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纳呆,腹胀便溏,少寐多梦,健忘,舌淡,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脾肾阳虚证

心悸·脾肾阳虚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脾肾阳气不足,以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胀纳呆,腰痛阴冷,畏寒肢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迟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血脉瘀阻证

心悸·血脉瘀阻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blood vessels[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血脉瘀阻心脉,以心悸,短气,喘息,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形寒肢冷,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虚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痰浊阻滞证

心悸·痰浊阻滞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turbidity[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痰浊内蕴,困扰心神,以心悸,短气,心胸痞闷胀满,痰多,食少腹胀,或恶心,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痰火扰神证

心悸·痰火扰神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phlegm-fire disturbing spirit[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痰与火结,内扰心神,以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邪毒犯心证

心悸·邪毒犯心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ic poison invading heart[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邪毒内扰于心,以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发热,恶寒,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水气凌心证

心悸·水气凌心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water qi invading heart[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是指水气内停,上凌于心,以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心悸的辨证论治

因惊恐而发、时发时止者,称惊悸,病程较短而病情较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而无休止者,称怔忡,病情较重而病程较长,为心悸之重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相似[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

心悸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简要济众方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黯,脉结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中医治疗

方剂

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痰郁而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简要济众方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黯,脉结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针灸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出现心悸者,可参照治疗。

体针

取心俞、郄门、内关、通里等穴为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心血不足者加膈俞、脾俞、足三里;痰火内动者加丰隆、解溪;水饮内停者加脾俞、胃俞、三焦俞;瘀血阻滞者加曲泽、血海;心神不宁加通里、丘墟;阴虚火旺加厥阴俞、阴交、太溪[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

水针

取内关、心俞、郄门、厥阴俞,每次选1~2穴,交替使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用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

耳针

取心、脑、下脚端、神门、小肠等穴,轻刺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5.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