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肝气犯胃证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胃痛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èi tòng ·gān qì fàn wèi zhèng

2 英文参考

stomachach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invading stomach[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胃痛·肝气犯胃证(stomachach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invading stomach[1])是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以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太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甚,苔薄白,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胃痛证候[1]

4 胃痛·肝气犯胃证症状

胃痛·肝气犯胃证患者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胸闷嗳气频繁,矢气则痛舒,善太息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沉弦[2][3]

5 证候分析

气机郁滞,肝气犯胃胃气阻滞: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畅。如情志不和,则肝郁更甚,气结复加,故每因情志而痛作。病在气分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在里而属肝主痛,故见脉沉弦。要详问是否有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的病史,辨证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为特点。[3][3]

6 胃痛·肝气犯胃证的治疗

6.1 治法

胃痛·肝气犯胃证治以疏肝理气为主。

胃痛·肝气犯胃证治宜疏肝和胃理气解郁[3]

6.2 方药治疗

胃痛·肝气犯胃证可用柴胡疏肝散[备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理气止痛之功。可选加郁金青皮木香等以加强理气解郁之效。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延胡索能活血祛瘀,孕妇须慎用。暖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复花以顺气降逆。也可用沉香降气散[备注]沉香降气散(《张氏医通》):沉香砂仁甘草香附川楝子玄胡索。方中沉香香附降气砂仁甘草和胃,再加白蒺藜、广郁金绿萼梅降香增强泄肝理气之功。前方疏肝理气,此方降气散郁。

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6.2.1 治疗肝气犯胃胃痛中成药

气痛散,每次2克,每日3次。

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2~3次。

6.2.2 治疗肝气犯胃胃痛单方验方

姜附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姜黄18克,香附(炒)15克。共研细末,每次2~3克。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为主[4]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期门,均泻[4]

6.3.2 方二

处方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导滞止痛。

随证配穴肝气犯胃太冲气滞血瘀膈俞公孙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3.3 方三

[5]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

随证配穴嗳气甚者,加内关膻中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足三里中脘疏通胃气以升清降浊。太冲肝经原穴期门为肝之募穴,两穴相配以平抑肝气之冲逆,降逆和胃

6.4 艾灸治疗

[6]

选穴:太冲天枢中脘期门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情绪不稳定时施灸以预防,平时应长期坚持施灸保健

6.5 食疗

6.5.1 推荐食材

胃痛·肝气犯胃证患者建议食用小茴香枳壳白术猪肚玫瑰花佛手槟榔[6]

6.5.2 推荐食疗

1.小茴香枳壳散(《食疗本草学》):小茴香30g,枳壳15g。将两者微炒研末,每服6g,温开水送下。[6]

2.白术猪肚粥(《圣济总录》):白术30g,槟榔10g,生姜10g,猪肚1枚,粳米100g,葱白3茎(切细),盐少许。将前三味药粗捣筛,猪肚洗净去涎滑,纳药于猪肚中缝口,以水煮猪肚令熟,取汁,将粳米葱白共入汁中煮粥,并入食盐空腹服食。[6]

3.玫瑰花茶(《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阴干,用开水冲泡。代茶饮[6]

4. 砂仁猪肚猪肚250克,砂仁10克,共煲至猪肚烂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肝气犯胃型。

7 关于胃痛

胃痛·肝气犯胃证(stomachach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invading stomach[6])是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以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太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甚,苔薄白,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胃痛证候[6]

胃痛·肝气犯胃证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胸闷嗳气频繁,矢气则痛舒,善太息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沉弦[6][6]

这是气机郁滞,肝气犯胃胃气阻滞的表现: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气滞肠道传导失常,故大便不畅。如情志不和,则肝郁更甚,气结复加,故每因情志而痛作。病在气分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在里而属肝主痛,故见脉沉弦。要详问是否有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的病史,辨证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为特点。[6][6]

胃痛·肝气犯胃证治宜疏肝和胃理气解郁[6]

胃痛·肝气犯胃证患者常吃小茴香枳壳白术猪肚玫瑰花佛手槟榔等好得快[6]

建议胃痛·肝气犯胃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

1.小茴香枳壳散(《食疗本草学》):小茴香30g,枳壳15g。将两者微炒研末,每服6g,温开水送下。[6]

2.白术猪肚粥(《圣济总录》):白术30g,槟榔10g,生姜10g,猪肚1枚,粳米100g,葱白3茎(切细),盐少许。将前三味药粗捣筛,猪肚洗净去涎滑,纳药于猪肚中缝口,以水煮猪肚令熟,取汁,将粳米葱白共入汁中煮粥,并入食盐空腹服食。[6]

3.玫瑰花茶(《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阴干,用开水冲泡。代茶饮[6]

4. 砂仁猪肚猪肚250克,砂仁10克,共煲至猪肚烂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肝气犯胃型。

胃痛(gastralgia[7]、stomachache[7])为病证名[8]。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8]。由于痛处近心窝部,所以古时亦称心下痛心痛[8],但与真心痛有显著区别。胃痛亦称胃脘痛[9]心下痛[10]心痛[10]等 。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心痛都是指胃脘痛。在《伤寒论》中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等,实皆指胃部而言。古方九种心痛之说,亦多指胃痛而言。为此,古代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对胃痛心痛,有了明确的区分。《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也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和十二指肠炎症、胃溃疡胃痉挛等疾病[10]急性胃炎[10]慢性胃炎[10]消化溃疡[10]胃肠神经官能症[10]、胃粘膜脱垂等引起的胃脘疼痛中医胃痛”范畴。

详见胃痛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3-138.
  3.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56-59.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2.
  5. ^ [5]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1-64.
  6. ^ [6]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0.
  9. ^ [9]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3.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胃痛·肝气犯胃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胃痛·肝气犯胃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胃痛·肝气犯胃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