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丹 2014年08月3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中医病名葫芦丹

病名葫芦丹出《外科真诠》卷下。即胡次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4. 。胡次丹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小儿丹毒之一。丹毒又名丹熛、天火、火丹。因患部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故名。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亦有外伤感染所致。初起患部鲜红一片,边缘清楚,灼热,痒痛间作,迅速蔓延扩大,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甚者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毒邪内攻之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抱头火丹服普济消毒饮,流火可服龙胆泻肝汤加味,重证服蓝叶散加黄芩、元参,或漏芦汤,或消丹饮加味;外治可用复方黄连膏,或四色散敷贴,或以赤小豆一升磨筛细,或以榆树根白皮作末,以鸡子白和如泥,涂之;若热痛焮赤甚者用金花散敷之;亦可用升麻搨汤外洗。下肢复发性丹毒可用砭镰法放血,以泄热毒[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3.

葫芦丹多因任脉经中湿与热结所致。此丹从脐上起,发黄肿者。治宜内服化湿饮,外用槟榔散涂之[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1.

方剂名葫芦丹

方剂葫芦丹出《经验良方汇抄》,组成为结顶掣腰干葫芦(姜汁炒)4两,细辛2两,川甘松2两,生明矾1两,皂矾(醋制)2两,生大黄4两,木瓜(姜汁炒)4两,木通4两,木香1两,滑石4两,芫荽4两,姜皮1两。主治时疫,腹痛,霍乱转筋,吐泻急证;或干霍乱。

方名

葫芦丹

组成

结顶掣腰干葫芦(姜汁炒)4两,细辛2两,川甘松2两,生明矾1两,皂矾(醋制)2两,生大黄4两,木瓜(姜汁炒)4两,木通4两,木香1两,滑石4两,芫荽4两,姜皮1两。

主治

时疫,腹痛,霍乱转筋,吐泻急证;或干霍乱。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幼童减半,伏龙肝汤送下。如服下即呕者,不妨再服,必得速效。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水泛为丸,朱砂为衣。

用药禁忌

若非霍乱,断不可服。

摘录

《经验良方汇抄》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