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马铃薯中毒 2009年01月2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类

急诊科

疾病概述

马铃薯俗称土豆或洋山芋,属茄科,含龙葵素。

病因及危险因素:致毒成分为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能解毒。龙葵素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每100g马铃薯含龙葵甙仅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甙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症状表现:急性发芽马铃薯中毒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发病。先有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继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轻者1-2天自愈;重者因剧烈呕吐而有失水及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严重中毒患者有昏迷及抽搐,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疾病描述

马铃薯俗称土豆或洋山芋,属茄科,含龙葵素。病因及危险因素:致毒成分为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能解毒。龙葵素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每100g马铃薯含龙葵甙仅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甙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症状体征

中毒表现:食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喉鼻干燥、瞳孔散大、耳鸣、兴奋、惊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中枢麻痹而死亡。

疾病病因

有食用发芽马铃薯史。注意同食用者发病情况。

病理生理

致毒成分为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能解毒。龙葵素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每100g马铃薯含龙葵甙仅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甙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诊断检查

有食发芽马铃薯史,结合临床表现。

治疗方案

1.立即用0.5%~l%鞣酸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洗胃。

2.对症处理,静脉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剧烈呕吐、腹泻者可给予阿托品。呼吸困难时可给氧、适量的呼吸兴奋剂。

3.有肠原性青紫症(亚硝酸盐中毒)者,可静脉注射美蓝(亚甲蓝),维生素C。禁用肾上腺素。

预后及预防

避免误食发芽马铃薯。

特别提示

1、少许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在煮马铃薯时可加些米醋,因其毒汁遇醋酸可分解,变为无毒。急救治疗措施为催吐及洗胃,给高锰酸钾、鞣酸或碳酸氢钠溶液或浓茶水洗胃;

2、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色和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马铃薯不易炒吃,应煮、炖、红烧吃。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其中有害物质——坏龙葵碱。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