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 2019年01月23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耳门:1.经穴名;2.耳屏;3.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4.经穴别名。

耳屏·耳门

耳门(tragus)为人体部位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见《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又名蔽[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是指外耳孔道的小瓣[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即耳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蔽者,耳门也。”

耳郭

耳屏[参考资料] 柏树令,应大君主编.系统解剖学.—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2.

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耳门

耳门为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即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以候耳目之气[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人,耳前之动脉。”王冰注:“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脉气之所行也。”候耳目之气。

经穴名·耳门

[穴位基础信息表]耳门|Ermen|Erhmen|Ear Gate|TE21|21|TR23|TR23|3E23|T21|TB21

耳门为经穴名(ěrmén TE2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耳即耳窍,门即门户,此穴居耳前,如声音入耳之门户,故名耳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耳门穴主要用于耳部疾患等:如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聋哑,唇吻强,颈颌肿痛,现代又多用耳门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耳疮流脓,中耳炎,口周肌肉痉挛等。

出处

《针灸甲乙经》:耳门,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

穴名解

耳即耳窍,门即门户,此穴居耳前,如声音入耳之门户,故名耳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听觉。《说文》:“耳,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门,人所出入处,经气出入之所。穴在耳屏上方切迹凹陷处,本经从耳后入耳中,由本穴出走耳前,穴居外耳道口,功能聪耳助听,有如声音入耳之门户,故名耳门。[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所属部位

耳前[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

耳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耳门穴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耳门穴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张口取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

耳门穴位于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即微张口,耳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听宫直上[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门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耳门穴在耳前的位置

耳门穴的位置

耳门穴在耳前的位置

耳门穴的位置

耳门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

耳门穴的位置

耳门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

耳门穴的取法

正坐或侧伏,微开口,当听宫穴直上0.5寸之凹陷处取穴。

正坐或侧伏位,微开口,当听官直上0.5寸之凹陷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快速取穴:耳屏上缘的前方,张口有凹陷处即是耳门穴[参考资料]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耳门穴穴位解剖

耳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有颞浅动、静脉。分布着耳颞神经及面神经分支。皮肤由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含有上述皮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上端的筋膜入该腺,直抵外耳道软骨上方的骨膜。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5.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分布和颞浅动脉干经过;深层有下颔神经和舌咽神经腮腺支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5.

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

耳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耳门穴有开耳窍、疏邪热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门穴具有开窍聪耳,泄热活络的功效。

手少阳经脉入耳中,交颊部,耳门穴又位于耳前,邻近齿部,故取之聪耳开窍、散风通络,治疗耳疾及齿痛等[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耳门穴有疏通经络、开窍益聪作用,是耳疾的常用穴。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耳门穴主治病证

耳门穴主要用于耳部疾患等:如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聋哑,唇吻强,颈颌肿痛,现代又多用耳门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耳疮流脓,中耳炎,口周肌肉痉挛等。

耳门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

耳门穴主要用于耳部疾患等:如耳鸣、耳聋、聋哑、齿痛、眩晕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门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5.

耳门穴主治头颈五官病:耳聋,耳鸣,聤耳流脓,唇吻强,齿痛,颈颌肿痛等。

现代又多用耳门穴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聋耳鸣,耳疮流脓,中耳炎,牙痛,下颌关节炎,口周肌肉痉挛。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5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

一般直刺0.5~l.0寸,避开耳前动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张口,直刺0.5~1寸[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5.

治耳聋时,斜向内前下方深刺1.5~2寸,局部有酸胀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治口眼㖞斜时,可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0.5~1寸,耳底胀痛,有时酸胀感可扩散至舌前部[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注意:耳门穴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颈内动、静脉。针刺留针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弯针、折针。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5.

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9.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耳门穴的配伍

耳门穴配翳风、中渚、听宫、听会治耳鸣、耳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门穴配翳风、合谷治中耳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门穴配丝竹空治牙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

耳门配翳风、合谷,治聤耳[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耳门配风池、翳风、听会、听宫,治重听无所闻[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耳门配听官、听会、翳风、中渚,治耳聋[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耳门配听宫、听会、翳风,有清热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聤耳。

耳门配颊车、下关、合谷,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齿痛。

耳门配颧髎、颊车、翳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下颌关节炎。

特效按摩

每天早晚各揉按耳门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呜、中耳炎、耳道炎、重听等耳部疾病[参考资料]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耳鸣聋,头颔痛,耳门主之。

《外台秘要》:治中风口喎。

《针灸大成》:主耳鸣如蝉声,聤耳脓汁出,耳生疮,重听无所闻,齿龋,唇吻强。

《类经图翼》:主治耳聋,聤耳脓汁。

《百症赋》: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

耳门穴研究进展

治耳聋

针刺耳门,对链霉素中毒性耳聋有显著的疗效[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促凝血

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针刺动物“耳门”,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5-296.

经穴别名·耳门

耳门为经穴别名,即听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4.。出《千金翼方》。

[穴位基础信息表]听会|Tinghui|Yinghui|Listening Conference|GB2|2|VB1|VB2|G2|G2|GB2

听会为经穴名(Tīnghuiì GB2)[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耳门(《备急千金要方》),听呵(《针灸资生经》),后关(《针灸资生经》),听河(《针灸大全》),机关(《针灸学》(南京))。属足少阳胆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听即听觉,会指聚会,此穴在耳前,故名听会[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听会穴主治耳及面颊等疾患:如耳鸣,耳聋,聤耳,耳底痛,眩晕,口噤,音哑,齿痛,腮肿,口眼斜,耳鸣,面痛,口㖞,聘耳,现代又多用听会穴治疗外耳道炎,中耳炎,聋哑,神经性耳聋,咀嚼肌痉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突发性耳聋,外耳道疖,颞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疼痛,颞颌关节脱臼,牙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等。

听会穴的别名

耳门(《备急千金要方》),听呵(《针灸资生经》),后关(《针灸资生经》),听河(《针灸大全》),机关(《针灸学》(南京))。

出处

《针灸甲乙经》:听会,在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

穴名解

听即听觉,会指聚会,此穴在耳前,故名听会[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听,聆也,耳受声为听。会,有会合、聚会之义。耳主听觉,穴当耳前,为耳部脉气之聚会,以其主治耳聋气闭,针此可使声音得以会聚,为司听之汇。本穴之上有和髎、耳门、听宫,本穴与之挨近,而名听会。[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所属部位

耳前[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听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听会穴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听会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听会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

听会穴的位置

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

听会穴的位置

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

听会穴的位置

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听会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颔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听会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当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听会穴穴位解剖

听会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囊、腮腺。有颧眶动、静脉。分布着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皮肤由上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腮腺内部的血管主要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后静脉,神经有耳颞神经和面神经丛。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囊→腮腺[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皮肤→皮下组织→咬肌筋膜→腮腺[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丛、下颌神经肌支和舌咽神经腮腺支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听会穴的功效与作用

听会穴具有开窍聪耳,通经活络的功效。

听会穴有开耳窍、疏风热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足少阳胆经入耳中,听会穴位于耳前,近于齿部,穴下正是颞颌关节,故可治疗耳、齿、口、面及颞颌关节部位疾病[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听会穴有清热散风、通关开窍作用,是治疗耳疾的常用穴[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听会穴主治病证

听会穴主治耳及面颊等疾患:如耳鸣,耳聋,聤耳,耳底痛,眩晕,口噤,音哑,齿痛,腮肿,口眼斜,耳鸣,面痛,口㖞,聘耳,现代又多用听会穴治疗外耳道炎,中耳炎,聋哑,神经性耳聋,咀嚼肌痉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突发性耳聋,外耳道疖,颞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疼痛,颞颌关节脱臼,牙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等。

听会穴主治耳及面颊等疾患:如耳鸣、耳聋、聤耳、耳底痛、眩晕、口噤、音哑、齿痛、腮肿、口眼斜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听会穴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面痛、齿痛、口㖞[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

听会穴主治头面五官病:耳鸣,耳聋,聘耳,齿痛,口㖞,面痛,颞颌关节疼痛或脱臼[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现代又多用听会穴治疗外耳道炎、中耳炎、聋哑、神经性耳聋、咀嚼肌痉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听会穴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㖞斜;以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1.五官科系统疾病: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疖,颞关节功能紊乱,腮腺炎,牙痛,咀嚼肌痉挛;

2.其它:面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

刺灸法

刺法

张口,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张口[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直刺0.5~1寸[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

注意:深刺1寸左右起针后,偶可致颞颌关节部位疼痛或咀嚼疼痛,经局部热敷后即可缓解疼痛症状,但再次施针时应注意适当浅刺[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4.[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

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6.

艾条灸5~10分钟。

听会穴的配伍

听会配翳风、听宫、外关,治耳鸣、耳聋[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听会配颊车、地仓、阳白、合谷,治口眼呙斜[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听会配太阳、率谷、头维,治偏头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听会配睛明、丝竹空、攒竹,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听会配头维、印堂、太冲,有疏散风热,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

听会配合谷、太阳、颧髎,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目泣出,头不痛者,听会主之。聋,耳癫溲,癫溲者若风,听会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青盲目无所见,远视,目中肤翳,白膜,头痛,目外眦赤痛。

《针灸资生经》:目中翳膜,针瞳子髎、丘墟。

《类经图翼》:妇人乳肿,针瞳子髎、少泽。

《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牙车臼脱,相离一二寸,牙车急不得嚼物,齿痛恶寒物,狂走,瘛疭,恍惚不乐,中风口呙斜,手足不遂。

《玉龙歌》: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胜玉歌》:耳闭听会莫迟延。

听会穴研究进展

治疗神经性耳聋

主穴取患侧听会、翳风。肝气厥逆者,加太冲、侠溪、丘墟、中渚等;气血瘀阻者,加血海、膈俞、三阴交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加中脘、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肾元亏损者,加肾俞、关元、太溪等;药物中毒者,加百会、哑门、上星、外关等。听会张口略向内上方斜刺1~1.2寸,翳风向内上方徐徐刺入1~1.3寸,使有酸麻胀感并向周围扩散为得气。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通以脉冲电流,选用连续波,频率1.3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或见患侧面部表情肌微有抽动即可,通电20~30 min。对于配穴,虚证者用提插捻转补法,实证者用泻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日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治疗38例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治疗面痛

面痛位于三叉神经第3支感觉区内,取翳风、听会二穴为主;发展至三叉神经第1、2支感觉区,取听宫、听会二穴为主,均张口进针。针刺翳风时,针尖向对侧颧髎方向斜刺,进针1.5~2寸,听宫、听会二穴进针向对侧耳后方向2寸左右,针感应向三叉神经感应区放射。而后加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100~120次/min,中度刺激。治疗12例患者,10例均达到痛止病除的疗效,2例针刺1次疼痛即减轻。[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8-299.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