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汤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中汤

处方

当归、肉桂(去粗皮)、川芎、白芍药、附子(炮)、良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治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所侵,及未满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胁侾胀,或走痛不定,急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救偏琐言·备用良方》:调中汤

处方

人参5分,陈皮4分,蝉蜕3分,川芎8分,甘草2分,扁豆1钱,枸杞1钱,谷芽6分。

功能主治

未痘时,先因吐泻里虚,随感时行见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此权宜之剂也,精神稍醒,即当加减。

摘录

《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调中汤

处方

薤白(切)1升,枳实6个(炙),橘皮3个,大枣12个,粳米3合,香豉6合。

制法

上药切。

功能主治

调和五脏。主胃气虚,不欲食,四肢重,短气。

用法用量

以水6升,先煮薤,得4升,纳诸药,煮取1升半,适寒温,分2次服。

摘录

《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调中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干枣1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桂心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

制法

上药切。

功能主治

补益气力。主虚劳。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每服1升,日3次。

注意

忌生葱、海藻、菘菜、醋物。

摘录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便览》卷二:调中汤

处方

苍术1钱2分,白术1钱2分,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滑石1钱2分,青皮1钱2分,黄芩1钱2分,黄连(姜炒)1钱2分,生地1钱2分,槟榔6分。

功能主治

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煎服。

摘录

《便览》卷二

《幼科直言》卷五:调中汤

处方

生黄耆、白姜蚕、甘草、当归、白茯苓、炒扁豆、炒白芍、苡仁、连翘。

功能主治

小儿病后虚热,生口疮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调中汤

处方

藿香、枳实、砂仁、甘草、苍术、茯苓、陈皮、青皮、半夏、厚朴。

功能主治

风疹。由脾虚感受风邪而作者。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揣摩有得集》:调中汤

处方

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炮姜5分,砂仁8分(炒),木香1分,官桂1钱,扁豆1钱(炒),制草5分。

功能主治

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揣摩有得集》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调中汤

别名

调中散

处方

白术2两,干姜(炮)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半,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掣,胸中少气,善咳善泄。

用法用量

调中散(《宣明论》卷一)。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开太阳;以参、术、炙草阖阳明;而独倍加桂枝,佐以当归、赤苓、炙草,是不独治三焦,意专重于荣养心阳,以安动掣,则咳泻自止,其义高出千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症因脉治》卷二:调中汤

处方

白术、茯苓、当归、黄耆、木香、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

脾气损伤。气胀咽满,噫气,食不得下,四肢不和,面黄喘咳,肿胀脾泄,脉右关细软。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鸡峰》卷十三:调中汤

处方

厚朴4两,枳实3两,桂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卒然胀满,余无所苦,脉弦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鸡峰》卷十三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调中汤

处方

陈皮、半夏、甘草、云苓、归身、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银柴胡、秦艽、香附(酒炒)、益母草、丹皮、砂仁、煨姜、大枣。

功能主治

扶养脾胃。主产后蓐劳,由外伤风冷,内伤忧劳思虑,月内将养失宜。外症咳嗽口渴,头昏气喘,四肢不举,百节疼痛,寒热如疟,盗汗,心膈烦闷,沉重着床,病人困倦,不知痛苦。

各家论述

是方四物佐丹皮养血滋阴,二陈加香附以行气和胃,秦艽祛风,银柴胡清热,外感内伤两无所损,而元气平复矣。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阴证略例》:调中汤

处方

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内伤寒。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

各家论述

内伤寒,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因暑卧殿角伤风,又渴饮冰酪水,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斑后衄,显内阴症,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摘录

《阴证略例》

《云歧子脉诀》:调中汤

处方

制厚朴1两,陈皮(去白)1两,制半夏1两,白术1两半,人参5钱,甘草(炙)3钱。

功能主治

腹胀胃虚空,关脉浮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云歧子脉诀》

《普济方》卷三九四:调中汤

处方

枳壳2钱(煮过),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逆。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煎至6分,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四

《医统》卷八十三:调中汤

处方

葛根、黄芩、白术、桔梗、藁本、赤芍药、白芍药、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滞下。似泻非泻,似痢非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

《医统》卷八十三

《普济方》卷三七一:调中汤

处方

人参半钱,白茯苓半钱,川白芷半钱,白术半钱,石莲肉半钱,龙脑半钱,麝香半钱,芦荟半钱,熊胆半钱,腻粉半钱(研),胡黄连1钱,使君子1钱,青黛(研)1钱,香墨半两(研)。

制法

上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和胃气,止吐泻,温中正气。主小儿急惊。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煎金钱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一

《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方名

调中汤

组成

人参5分,陈皮4分,蝉蜕3分,川芎8分,甘草2分,扁豆1钱,枸杞1钱,谷芽6分。

主治

未痘时,先因吐泻里虚,随感时行见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此权宜之剂也,精神稍醒,即当加减。

《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方名

调中汤

组成

大黄2两,葛根2两,黄芩2两,芍药2两,桔梗2两,茯苓2两,藁本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

功效

和胃气。

主治

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微且数。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服别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须取快下,壮热便歇,其下亦止。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猪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葛根、藁本、甘草解表药也;黄芩、芍药、甘草清热药也;大黄、黄芩、甘草攻里药也;茶、术、桔梗、甘草和中药也。为小儿寒郁热邪,腹痛下痢之的方,功用与人参败毒散相仿。

《片玉痘疹》卷六

方名

调中汤

组成

人参、黄耆、炙甘草、白芍(酒炒)、白术、木香、陈皮。

主治

痘疮吐泻止后。

用法用量

加大枣为引,水煎服。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方名

调中汤

组成

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木香、黄连、槟榔、枳壳。

主治

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诚书》卷八

方名

调中汤

组成

人参5分,白术5分,茯苓5分,甘草(炙)5分,白芷5分,藿香5分,石莲子(去心)5分,天麻(煨)5分,橘皮5分,木香5分,半夏曲5分,白扁豆(姜汁、炒)5分。

功效

和脾胃,止吐泻,正气温中。

主治

小儿慢惊。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方名

调中汤

组成

白术1钱半(炒),当归3钱,白芍1钱半(酒炒),茯苓1钱半,木香1钱,香附2钱(酒炒),苏梗3钱,续断3钱(酒炒),杜仲3钱(酒炒),砂仁1钱(炒)。

主治

孕妇腹痛脉弦。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妊娠血气不调,不能荣养其胎,故腹中疼痛,胎孕不安。白术健脾生血以安胎;当归养血荣经以养胎;木香开胃醒脾,力能调气和中;白芍敛阴和血,性善除痛固胎;茯苓渗湿和脾气;香附调气解郁结;苏梗顺气安胎;砂仁醒脾开胃;续断续经脉;杜仲补腰肾。水煎温服,使血气调和,则胎得所养而胎无不安,何腹痛之不止哉。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