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药典标准

中药名称

参苓白术散

拼音名

Shenling Baishu San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直径2~8μm 。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种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形状不规则。
  种皮栅状细胞长80~150μm。
  内种皮石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含硅质块。
  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2) 取本品4.5g,加氯仿4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弃去滤液,滤渣加甲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将甲醇溶液加在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15g,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150ml 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提取2 次,每次25ml;合并提取液,用水洗涤3 次,每次20ml,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人参、甘草对照药材各1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 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 ,在105 ℃烘5~10 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处方

人参 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 100g 山药100g白扁豆 (炒)75g 莲子 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 50g桔梗 50g 甘草100g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B)。

功能与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2~3次。

贮藏

密闭,防潮。

参苓白术散说明书

药品类型

中药

药品名称

参苓白术散

药品汉语拼音

药品英文名称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片玉痘疹》卷五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白术(去油炒)、白茯苓、粉草、山楂肉、陈皮、桔梗、木香、枳壳(炒)。

主治

痘疮,脾胃气弱不能消食。

用法用量

上用水一盏,砂仁1个(捶碎),为引,煎服,不拘时候。

《镐京直指》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东洋参2钱(米炒),白茯苓3钱,煨肉果1钱5分,炒薏苡5钱,炒车前3钱,仙居术2钱(炒),淮山药3钱,冬瓜子3钱,桔梗1钱,炒谷芽5钱。

主治

久泻伤脾胃,气虚脉弱,饮食不化。

制备方法

上为末服。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方名

参苓白术散

别名

白术调元散、参术饮、白术散

组成

莲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缩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黄色)1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参(去芦)2斤,甘草(炒)2斤,白术2斤,山药2斤。

功效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主治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吐或泻,胸脘闷胀,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枣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2;8:25):参苓白术散水煎液小剂量对肠管蠕动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可解除肠管的痉挛,并能增加肠管对水和氯离子的吸收。解痉作用的机理初步看来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另一方面亦有拮抗拟胆碱药的作用。

临床应用

1.脾虚泄泻:某女,48岁,有腹泻史,经常腹痛肠鸣。近数月来每日均拉稀便二、三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形瘦神疲,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主之。处方:西党参三钱、焦白术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炒扁豆三钱、薏苡仁四钱、苦桔梗一钱、缩砂仁(杵冲)八分、炒莲肉三钱、炙甘草一钱。三剂后,腹泻停止,再服七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
2.胃虚嘈杂:某女,28岁,近来脘中嘈杂,得食稍舒,口淡乏味,食后即觉胀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细。此属胃虚腐熟转输功能减弱,治宜健脾养胃,宗参苓白术散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焦白术三钱,淮山药四钱,白扁豆三钱,姜半夏一钱半,陈会皮一钱半,炙甘草一钱。服上方二剂即愈。
3.慢性痢疾:某女,35岁,患慢性菌痢数年(大便曾培养出B组痢疾杆菌),反复发作,解脓血便,每天4-6次,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精神疲乏,食欲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濡弱。证属脾虚下痢,处方:党参五钱、白术四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苡米五钱、莲子肉三钱、木香二钱(后下)、黄连二钱、桔梗二钱、扁豆三钱、砂仁一钱五分(打、后下)鱼腥草五钱、甘草二钱。服药四剂后,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嘱续服上方,共服十剂,疗效巩固。
4.慢性肾炎:用本方去桔梗,加虎杖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尿蛋白在(+++)-(++++)之间,经用本方治疗,最短一月,最长半年均获显效。其中8例临床治愈,出院时尿蛋白稳定在(-)-(±)之间;5例有效,尿蛋白控制在(+)-(++)之间,其它临床症状消失。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减去苦辛载药上浮之桔梗,加入清热利水之虎杖,以达到治本为主,标本兼顾之目的。如阳虚寒重,水湿不化,浮肿严重者,先用真武汤之类,温阳利水,待水肿消退后,再用本方调治。若属气虚者,重用党参或酌加黄耆、杜仲、菟丝子等益气补肾。
5.行经泄泻:某女,35岁,近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即发泄泻,腹胀微痛,精神困倦,饮食少进,头目眩晕,月经或多或少,色淡,舌质淡红,脉象濡缓无力。症脉合参,良由脾胃虚弱,湿聚中焦所致。治宜运脾渗湿,理气调经。处方:西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薏苡仁四钱、炒扁豆三钱、炒莲肉三钱、缩砂仁(杵冲)八分、陈皮八分、生白芍三钱、制香附一钱半、粉葛根一钱半、炙甘草一钱。上方加减连服四剂,诸恙悉除,经随访观察四月来未见复发。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脾胃喜甘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2.《冯氏锦囊·杂症》: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东垣曰: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脾悦甘,故用人参、甘草、苡仁;土喜燥,故用白术、茯苓;脾喜香,故用砂仁;心生脾,故用莲肉益心;土恶水,故用山药治肾;桔梗入肺,能升能降。所以通天气于地道,而无否塞之忧也。

附注

白术调元散(《痘疹全集》卷十三)、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白术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苓白术丸”(见《医林绳墨大全》;改为膏剂,名“参苓白术膏”(见《杂病源流犀烛》)。

《婴童百问》卷二

方名

参苓白术散

别名

和中散

组成

扁豆(炒)2钱,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土炒)2钱,甘草(炙)2钱,山药2钱,米仁1钱,砂仁1钱,莲肉1钱,桔梗1钱,天麻5分,藿香5分。

功效

急惊下后和气助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枣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幼科指南》卷下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主治

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

《回春》卷三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白术(去芦)、茯苓(去皮)、山药(炒)、砂仁(研)、藿香、陈皮、干姜(炒)、莲肉(去心皮)、诃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

气虚泄泻。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灯心1团,水煎服。

加减

呕哕恶心,加半夏、乌梅;元气虚脱,昏倦,加黄耆、升麻少许,去砂仁、藿香;饱闷,加厚朴,去肉蔻、诃子;小水短涩,加木通、车前,去干姜;泻甚不止,加炒苍术、乌梅、熟附子少许。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附注

本方方名,《东医宝鉴·内景篇》引作“参苓莲术散”。

《医学心悟》卷六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1两,茯苓(蒸)2两,山药(炒)2钱,苡仁(炒)2钱,扁豆(炒)2钱,莲肉(去心,炒)2钱,砂仁1两,神曲(炒黑)5钱,甘草(炒)5钱,白术4两(陈土炒),陈皮1两(微炒)。

功效

健脾养胃。

主治

痈疽脾虚者。

用法用量

每用3钱,开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己任编》卷三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实、砂仁、桔梗、川连、甘草(一方有葛根)。

主治

小儿疳症,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诚书》卷八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厚朴、肉桂、泽泻、诃子肉、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煨)。

主治

小儿惊风。久吐、久泻、久痢、久热之后,目陷无神,唇燥烦渴,厥,掌中热。

用法用量

米汤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冯氏锦囊·痘疹》卷十四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干葛、木香、藿香、麦冬。

主治

痘已靥未靥,身热不退,烦渴不止。

附注

《种痘新书》有炙耆。

《种痘新书》卷四

方名

参苓白术散

组成

白术1钱,人参5分,茯苓5分,苡仁5分,莲子5分,山楂5分,神曲5分,肉蔻(去油)4分,诃子(煨,用肉)4分,陈皮4分,白芍5分,木香2分,炙草2分。

功效

健脾去积。

主治

痘疮虚泄。小便清利,其粪或白或黑,或饮食不化,其气腥,其泄则滑溜自下而无声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