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脾气虚证 2019年12月24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义

鼻渊·脾气虚证(sinusitis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气虚弱,以鼻涕白黏或黄稠,量多,嗅觉减退,鼻塞较重,鼻黏膜淡红,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潴留,伴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脘腹胀满、肢困乏力、面色萎黄、头昏重、或头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鼻渊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鼻渊·脾气虚证的症状

鼻涕白黏或黄稠,量多而无臭味,嗅觉减退,鼻塞较重,鼻黏膜淡红或红,肿胀较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潴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1-233.[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全身症状可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脘腹胀满、肢困乏力、面色萎黄、头昏重、或头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缓弱[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1-233.[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证侯分析

脾气虚弱,升降失常,湿浊滞留,困结鼻窦,浸淫肌膜,湿浊腐物相杂而下,故见鼻涕白粘而稠,臭味不著[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脾虚湿困,清窍不利,故见鼻内肌膜淡红,肿胀较甚,鼻塞较重,而嗅觉减退[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劳则伤脾,脾虚不耐劳倦,故遇劳则诸症加重,脾虚失运,气血不足,精微不布,肌体失养,故头重眩晕,倦怠,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舌淡苔白,脉缓弱者皆为脾气虚弱之象[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鼻渊·脾气虚证的治疗

方药治疗

治法

健脾益气,清利湿浊[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方药

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备注]参苓白术散(《太早惠民和剂局方》):炒扁豆、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淮山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加北黄芪、泽泻治疗:本方以北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补益脾气,扁豆、茯苓、泽泻、薏苡仁健脾除湿,助以砂仁、桔梗行气化湿清涕[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也可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加木通、泽泻治疗[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若湿浊盛者,加薏苡仁、茯苓、泽泻以化湿祛浊[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鼻塞甚者,加白芷、辛夷花以芳香通窍[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若湿欲化热者,加黄连、车前子、木通以清热利湿[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若湿热偏胜者,证见涕稠黄,鼻内肌膜红,苔白腻,治宜扶正祛邪,补托排脓,选用托里消毒散[备注]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黄芪、皂角刺、金银花、炙甘草、桔梗、白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  茯苓、党参治疗[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外治法

1)滴鼻灵滴鼻,每天3~4次,以疏风散寒通窍,利于脓涕排出[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2)鱼脑石散吹鼻,每日2~3次,以散寒通窍除涕[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3)孩儿茶60g、鹅不食草30 g、冰片15 g,共研末用香油调成稠浆,纳鼻内,每日2~3次[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4)上颌窦炎,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冲洗出窦内积脓并尽量排清窦内积液,灌入鼻窦灌注液2~3 ml,以达到辛温祛风,消炎解毒,调和气血,培补正气等作用[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5)鼻痔堵塞,妨碍脓涕流出,应手术摘除(见鼻息肉摘除术条)[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针灸治疗

针刺

主穴:迎香、百会、上星、合谷[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配穴:攒竹、通天、风池[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刺灸法:每次取主穴、配穴各一,强刺激,留针10~15 min,每天1次[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艾灸

颅会、前顶、迎香、上星,悬灸至患者觉焮热、皮肤潮红[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鼻渊患者日常保健

注意擤鼻方法,鼻塞甚者,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逆入耳窍,导致耳窍疾病[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急性者适当休息,注意营养[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对本病应积极、及时地治疗,以免使急性转为慢性,迁延日久难愈,或变生它疾[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注意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粉尘多者,应戴口罩[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鼻渊患者饮食宜忌

饮食不当会使鼻渊患者病情加重或延长病程[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1-233.

鼻渊患者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葡萄、黑莓等;多吃全谷类、豆类、坚果,以摄取B族维生素,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抵御外邪入侵[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1-233.

鼻渊患者需戒除烟酒,忌食辣椒、大蒜、煎炸等辛辣燥热食物[参考资料]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231-233.[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关于鼻渊

鼻渊(sinusitis)鼻渊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5.。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俗称脑漏(见《景岳全书·鼻证》)、又称脑崩(见《外科大成》卷三)、脑渗(见《医学准绳六要》)、脑泻(《普济方》卷五十七)、历脑[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控脑痧[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控脑砂(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外科大成》卷三)。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表现的鼻病[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因涕下不止如淌水而得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95.。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继《黄帝内经素问》之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对其病机、病位、症状及“脑渗为涕”的论述,故又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病名[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浊涕,或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久则头眩虚晕不已。”

鼻渊与西医的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类似[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多见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急性副鼻窦炎、慢性副鼻窦炎,亦可见于重症慢性鼻膜炎。

鼻渊发病率高,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后果,故应积极防治[参考资料]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9-52.

详见鼻渊条。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