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huangtu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uangtu Tang[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errae Flavae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黄土汤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灶心黄土30g、甘草9g、干地黄9g、白术9g、附子(炮)9g、阿胶9g、黄芩9g,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阳虚出血。本方为治疗阳虚出血证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慢性胃肠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脾阳不足。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黄土汤
从该方剂分析,其各味中药除白术外,均在不同环节和不同程度上有促凝止血作用,特别是灶心土、阿胶二者合用,本身即含大量的Ca2+,又能促进Ca2+的吸收和平衡,从而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应该说该方剂具有有力的凝血、止血作用。同时该方剂还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损伤、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对肝胆、胃肠均有保护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所以对消化道出血部分原发病应该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本方剂以对症止血治疗为主,对原发病的治疗还应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疗法。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具有巨大的调节促进作用,这可能是该方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重要机制。[1]
4.1 别名
伏龙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伏龙肝散(《脉因症治》卷上)、黄土散(《何氏济生论》卷二)。
4.2 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2][3]。
灶心黄土30g、甘草9g、干地黄9g、白术9g、附子(炮)9g、阿胶9g、黄芩9g[4]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阿胶 黄芩各9克 灶中黄土25克
甘草3两,干地黄3两,白术3两,附子3两(炮),阿胶3两,黄芩3两,灶中黄土半斤。
4.3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4]
4.4 功效与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黄土汤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阳虚出血。症见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或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4]
黄土汤功能温阳健脾,养阴止血[4]。治脾气虚寒,大便下血,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者[4]。
4.5 方解
黄土汤所治之各种出血证,都因脾阳不足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吐衄,下走而为便血、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皆为脾气虚寒及阴血不足之象。治当标本兼顾。[5]
方中灶心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功能温中、收敛、止血为君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脾胃统摄之权,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既可补益阴血之不足,又可制约术、附之温燥伤血,是为佐药。生地、阿胶得术、附,则可避免滋腻呆滞碍脾之弊。方用苦寒之黄芩,不仅止血,且又佐制温热以免动血,亦为佐药。甘草为使,和药并益气调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以刚药温阳而寓健脾,以柔药补血寓止血。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剂。[5]
黄土汤与归脾汤都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归脾汤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证,故以黄芪、人参等益气健脾药为主组方;黄土汤用于脾阳不足、阳虚失摄之证,故以附子、白术合灶心土为主组方,功能温阳摄血[5]。
方中灶心黄土温脾止血为主;配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统血;地黄、阿胶滋阴养血而止血;黄芩苦以坚阴,不致使术、附辛燥太过;甘草和药调中[5]。诸药合用,共成温脾止血之剂[5]
4.6 运用
黄土汤为治疗阳虚出血证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出血、血色黯淡,并伴有脾阳不足证(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5]
4.6.1 加减法
若胃纳差,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气虚甚者,可以人参以益气摄血;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5]
4.6.2 使用禁忌
4.6.3 黄土汤治便血
福,24岁。病后冰振水果不能戒,粪后便血如注,与《金贵要略方论》黄土汤。每剂黄土用1斤,附子用8钱。服至30余剂,而血始止。《蒲辅周医案》:苗某某,女,58岁。大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流血量约1至2茶碗之多,每日2至3次,已20余日。两少腹有隐痛,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自汗,脸肿,饮食尚可;素有失眠及关节疼痛,月经已停止2年。脉沉数,舌微淡无苔。以黄土汤加味:熟地1两,白术6钱,炙甘草6钱,黑附子3钱,黄芩2钱,阿胶5钱,侧柏叶(炒)3钱,黄土2两。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服2剂。复诊时已有好转,仍有心跳气短,已无头晕及自汗出,饮食尚可,眠佳,舌无苔,脉仍沉数。原方再服3剂,便血已很少,以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
4.6.4 黄土汤治咯血
黄某某,女,35岁,咳嗽半月伴咯血4天,经中西药治疗后,仍咯血不止,咳嗽无痰,头晕乏力,舌苦薄白,脉细软。用黄土汤温摄:制附子6g,白术15g,干地黄15g,黄芩9g,阿胶15g,灶心土50g,甘草6g。服上药2剂咯血止。守上方加沙参15g,3剂而愈。
4.6.5 黄土汤治血淋
赵某某,男,32岁。房事后有堕感,尿急,点滴不通,割如刀割,后尿出玉米粒大4-5块血饼,经治半年无效。察其面色黄白,嘴唇红,舌质红,苔薄白,双尺脉沉迟无力。治以清热温脾,固肾摄血。处方:土炒白术9g,九蒸熟地9g,黄芩6g,阿胶9g,炮附子4.5g,灶心土12g,甘草3g,饭后服。连服15剂病愈,随访4年无复发。
4.7 现代适应证
黄土汤适用于慢性胃肠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脾阳不足者[6]。
4.7.1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包括:①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机体受内部或外部因素如精神紧张、代谢紊乱、气候骤变等影响,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致月经失调。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组织脆性增加,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至修复困难、凝血与纤溶异常,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②排卵性月经失调,是由于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主要病理改变是子宫内膜腺体呈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另一种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辅调节功能紊乱或溶黄体机制异常引起的黄体萎缩不全,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6]
4.7.2 慢性胃肠道出血
慢性胃肠道出血临床病因非常多,一般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指蔡氏韧带以上包括各种食管疾病如食管癌、物理及化学损伤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癌、胃血管畸形、各种感染等许多疾病;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组织的疾病如肝癌、胆道结石、胰腺癌、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纵隔肿瘤破入食管以及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各种血液病、各种血管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各种应激导致胃黏膜损伤均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黑便及呕血或便血。下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肠道疾病,如各种肠道肿瘤、息肉,各种肠道炎症及感染性疾病如炎性肠病、结核、伤寒杆菌、蛲虫、钩虫、血吸虫、阿米巴原虫、痢疾杆菌等感染;各种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以及肠壁结构异常的憩室、肠套叠等;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等,均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粪便颜色和性状改变。[6]
4.8 药理作用
4.8.1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君药灶心土主要由硅酸、氧化铝、三氧化二铁组成,还含有磷酸钙、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所含钙在水中均可游离成Ca2+,与佐药阿胶合用时阿胶所含甘氨酸能促进钙的吸收,除阿胶本身也含较多钙外,其他各药味多数也含钙和其他微量元素。虽然灶心土及阿胶没有直接促凝作用,但是二者合用促进大量钙的吸收,则可显著促进凝血过程,Ca2+是凝血系统主要凝血因子(又称FⅣ)。组织因子(FⅢ)在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中起主要因子,而凝血因子FⅦ多以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其分子中含有Ca2+结合-γ羧基谷氨酸(GIa),可结合数个Ca2+,一旦组织因子释放,则通过Ca2+形成TF-Ⅶ复合物,Ⅶ被激活为Ⅶα则外源性凝血因子被启动;TF-Ⅶα又可激活凝血因子X,并与Vα、PL-Ca2+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分解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并激活血小板,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更重要的是TF-Ⅶα除激活X外,还激活FⅨ(Ⅸα)、Ⅷα、PL-Ca2+形成X因子激活物,从而产生更多的凝血酶,起到放大效应;同时Ca2+还能促进ⅩⅢ转变为ⅩⅢα,使纤维蛋白单体成为稳定的纤维蛋白。由此可见灶心土与阿胶配伍应用时有巨大的相佐作用。臣药附子对凝血功能有双重作用,附子体外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凝固;但附子煎剂则有抑制凝血功能、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佐药干地黄的乙醇提取物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同时有促进造血功能和升高血小板的作用。阿胶除促进Ca2+吸收外,可非常显著地促进凝血过程,使凝血时间缩短,还可提高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黄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报道不一,有报道多种黄芩在体外有促凝血和较强的延长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但又有报道黄芩所含多种黄酮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该方剂中有5味中药有促凝作用,惟独白术具有抗凝作用。分析本方剂巨大的凝血作用莫过于阿胶与灶心土的配伍,促进内、外源凝血系统功能,故可治疗上、下消化道慢性出血。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灶心土除具有止呕作用外,其所含氧化铝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所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等均是强碱性、易溶化合物,对胃酸可起中和作用,可使胃液pH升高。臣药白术煎剂有保肝利胆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增长,减轻肝糖元减少以及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ALT,抑制肝损伤;白术能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黏膜损伤及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白术对肠管运动呈双相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有轻度兴奋作用;当肠管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兴奋时,白术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时,白术呈兴奋作用,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附子煎剂具有胆碱样、组胺样及抗肾上腺素作用,能对肠管兴奋,而抑制胃排空,附子水煎剂还能抑制水浸应激性和盐酸损伤性胃溃疡。佐药干地黄具有保肝作用,且能防止肝糖元减少,显著抑制胃黏膜损伤。黄芩具有利胆保肝作用,其所含黄酮可增加肝中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对NADPH-ADP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可使肝胶原蛋白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降低,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减轻间质炎性反应,防止肝硬化;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自由基生成及脂质过氧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对细胞死亡最后阶段的Ca2+内流过程,甘草酸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防治肝硬化的有效药物;甘草FM100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甘草酸、甘草次酸均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溃疡作用;同时甘草所含生胃酮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液分泌,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生存时间延长;甘草还能促进胃黏膜上皮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及己糖胺。
4.8.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灶心土虽对免疫功能无直接影响,但其所含丰富的K+、Na+、P-、Ca2+、Zn2+等是合成全身数百种酶及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或酶促进剂,同时直接影响细胞代谢以及电生理的多个重要环节,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起到积极的作用。臣药白术水浸液能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可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反应以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和胸腺的重量,同时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其有效成分可能是白术挥发油及白术多糖;同时白术能使免疫抑制的动物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使IL-2水平显著提高。附子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明显促进作用,附子水溶性提取物可使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明显增加,抗体浓度恢复,促进抗体生成、补体含量增加,同时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T细胞RE花环形成及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佐药阿胶可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肝、脾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显著提高NK细胞的活性。干地黄通过阻断、减弱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的某些环节而起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DNA及蛋白质合成以及IL-2生成都有明显增强作用,显著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明显促进SRBC抗体生成,其有效成分为多糖类,有免疫增强作用。佐药黄芩所含黄芩苷对巨噬细胞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可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和溶菌酶含量,高剂量则抑制之;同时低剂量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高剂量则明显抑制之;黄芩苷可明显增加单核细胞膜内的cAMP的含量,而cAMP可促进和诱导淋巴细胞的分化,因此对淋巴细胞有一定调节作用;黄芩苷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同时还有广谱抗变态反应作用。使药甘草不仅能诱导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活性,而且甘草酸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而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从而抑制免疫反应,同时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效应;甘草酸还能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IL-1及抗体产生增加;甘草多糖可作为一种新的淋巴细胞分裂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可提高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由此可见该方剂所有药味对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环节的促进、调节作用,而且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4.8.4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灶心土虽无直接抗炎作用,但其所含Ca2+本身就可作用于毛细血管,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具有抗过敏作用,临床单用灶心土治疗痈肿、发背欲死、丹毒均说明其有一定的抗炎消肿作用。臣药白术煎剂能有效降低LPO含量,提高SOD及GSH-Px活性,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降低红细胞中MDA含量,对抗红细胞自氧化溶血,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因而具有显著抗氧化损伤作用。附子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实现的,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等不同阶段均有抑制作用;附子所含去甲乌药碱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超氧阴离子诱杀的透明质酸和关节液中氨基多糖的解聚也有保护效果。佐药干地黄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和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干地黄可增加SOD及GSH-Px含量,降低LPO含量而具有显著抗氧化损伤作用。阿胶可对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从而减少血浆渗出,起到抗炎消肿作用。黄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所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多个环节上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能抑制PGE合成及LT的生成,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HA),同时对多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黄芩还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所含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等均能使LPO减少,抑制LPO生成;黄芩苷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于羟自由基特异性清除剂甘露醇;黄芩苷在体内易与金属离子Cu2+和Zn2+通过螯合作用形成金属螯合物黄芩苷铜、黄芩苷锌,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更强,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丙二醛)。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均能抑制LPO及自由基的生成,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4.8.5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灶心土虽然无从查阅其抗病原微生物的文献,但是从单以此药外用治疗痈肿、丹毒、发背欲死等组织感染来看,其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抑杀作用。臣药白术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佐药干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使药黄芩的多种制剂均有显著而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10余种皮肤真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流感病毒、鼻病毒、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还有消除耐药菌耐药质粒的作用,防止耐药菌产生,同时有抗内、外毒素的作用。使药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能抑制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腺病毒抑制力较强,甘草酸单胺能抑制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
4.8.6 对肿瘤的影响
臣药白术挥发油对食管癌、腹水癌、肉瘤180等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白术制剂能降低其恶性程度及侵袭性,使瘤细胞坏死增加;白术能增加癌细胞抗原性抗体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抑制癌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提高机体抗瘤反应能力和对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白术挥发油对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食管癌、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附子粗多糖和酸性多糖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二者均能增加脾脏重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活性,提高抑制癌基因P53和Fas的表达,并提高肿瘤细胞凋亡率。佐药干地黄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能抑制肉瘤180生成,对肺癌、黑色素瘤B16和肝癌H22亦有治疗作用。黄芩醚提取物对白血病L120细胞有细胞毒反应,黄芩苷不仅能调节肿瘤细胞周期,而且能通过上调促进凋亡基因P53、Bax,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bcl-6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抑制其生长。使药甘草具有抗肿瘤作用,甘草酸能增强细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甘草次酸的衍生物对子宫癌、直肠癌、膀胱癌的疗效超过氨甲蝶呤、长春新碱等抗癌药;甘草提取物体外可选择性使人胃癌细胞MGC-803、肝癌HepG2、肺癌NSCLC与人宫颈癌传代HeLa等细胞凋亡,原癌基因c-fos、c-jun与c-myc蛋白表达上调;异甘草苷元能抑制BU145和LNCaP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光果甘草提取物抑制X射线、N-甲基亚脲等的诱变作用及骨髓染色体的老化。
4.8.7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灶心土及佐药阿胶虽无直接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作用,但是灶心土含有三氧化二铁,Fe2+直接影响脑内单胺氧化酶的代谢,因而对中枢有镇静作用。阿胶本身也含大量钙、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具有钙平衡作用,钙除了参与体内成骨和凝血作用外,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对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因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刺激-分泌偶联因子,体温调定中枢等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Ca2+与Mg2+、Na+、K+等共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同时对许多酶具有调节活性。臣药白术挥发油具有镇静作用。臣药附子所含中乌头碱、乌头碱等有中枢性镇静、镇痛作用,同时对外周神经有局麻作用;对交感神经中乌头碱可兴奋末梢神经而使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这对出血性疾病止血尤为必要;同时附子还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发挥解热、抗炎、促进代谢、“允许”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附子还能促进脑中的NA、DA、5-HT含量呈反向变化,通过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调整机体的平衡状态;对于甲状腺机能减退阳虚型动物,附子能减少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中的M受体数量,降低cGMP系统反应性,使之正常;附子能增加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中的β受体数量,使cAMP系统反应性升高。地黄具有镇静催眠作用。黄芩可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甘草FM100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本身就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ACTH及血浆皮质醇分泌增加,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的适应性;甘草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从而可减轻脑水肿。
4.9 各家论述
1.《金匾玉函经二注》:欲崇土以求类,莫如黄土,黄者,土之正色,更以火烧之,火乃土之母,其得母燥而不湿,血就温化,则所积者消,所溢者止;阿胶益血,以牛是土畜,亦是取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平,取其味类;甘草缓附子之热,使不潜上。是方之药,不惟治远血而已,亦可治久吐血,胃虚脉迟细者,增减用之。盖胃之阳不化者,非附子之善走,不能通诸经脉,散血积也;脾之阴不理者,非黄芩之苦,不能坚其阴以固其血之走也;黄芩又制黄土、附子之热,不令其过,故以二药为使。
2.《金匮要略论注》: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气,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
3.《金匮要略心典》: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阴,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4.《血证论》: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而阿胶、熟地又滋其既虚之血。合计此方,乃滋补气血,而兼用清之品以和之,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4.10 歌诀
黄土汤中术附芩,阿胶甘草地黄并;便后下血功独擅,吐衄崩中效亦灵。[7]
4.11 出处
5 《备急千金药方》卷十二方之黄土汤
5.1 处方
伏龙肝半升,甘草3两,白术3两,阿胶3两,干姜3两,黄芩3两。
5.2 功能主治
5.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胶,分3服。
5.4 出处
《备急千金药方》卷十二
6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钱仲阳方之黄土汤
6.1 处方
黄土适量。
6.2 功能主治
6.3 用法用量
煎汤,饮之。
6.4 临床应用
《钱仲阳传》:元丰中,皇子仪国公病瘛痤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汤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制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请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大医丞,赐紫农金鱼。
6.5 出处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钱仲阳方
7 《医略十三篇》卷十一方之黄土汤
7.1 方名
7.2 组成
净黄土2两,广藿香2钱,生木香8分,宣木瓜2钱,陈橘皮1钱,紫厚朴8分,白扁豆3钱,活水芦根2两。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长流水煎。
7.5 加减
夏月,加香薷1钱;三秋,加蓼花根1两;虚,加冬白术1钱半(土炒);实,加鸡心槟榔1钱;寒,加理中丸5钱;热,加四苓散5钱;干霍乱,本方2剂加炒盐1两,童便1小碗多服,以手指按舌根探吐,得吐即泻,吐泻后去炒盐、童便,照常煎服。
7.6 用药禁忌
忌稠粘粥食。
7.7 各家论述
用黄土为主,加藿香、木香之芳香以解秽浊,木瓜和胃舒筋以杜转筋,陈皮调畅气机,厚朴、扁豆消暑去湿,芦根致胃清和。犹是地浆之意,而胜于墙阴之不洁远矣。
7.8 出处
《医略十三篇》卷十一
8 《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之黄土汤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之黄土汤主治赤疹瘙痒,烦躁昏闷。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生姜蜜汤调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6 出处
《普济方》卷一○八引《旅舍方》
9 《外台秘要》卷三引《深师方》之黄土汤
9.1 方名
9.2 组成
当归3两,甘草3两(炙),芍药3两,黄芩3两,芎3两,桂心1两,生地黄1斤,釜月下焦黄土(如鸡子大)1枚(碎,绵裹),青竹皮5两。
9.3 功效
9.4 主治
9.5 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煮竹皮,减3升,去滓,纳诸药,煮取3升,分4服。
9.6 制备方法
上切。
9.7 用药禁忌
9.8 出处
10 参考资料
-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56.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6.
- ^ [4]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52.
-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52-453.
-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