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辨证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将临床证候归属为阴证、阳证两大类的辨证方法[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明·张景岳亦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八纲辨证中,阴阳与表里、寒热、虚实共同组成辨证体系[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9.。阴阳是统摄其他六纲的总纲,即表、热、实为阳,里、寒、虚为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9.。《类经·阴阳类》:“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指出了证候虽然复杂多变,但总不外阴阳两大类,而诊病之要也必须首先辨明其属阴属阳,因此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一般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等已述于表里、寒热,虚实六纲之中。但临床上阴证多指里证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热证。
阴证是指符合阴的抑制、衰退、沉静、缓慢等属性的证候,是对里证、虚证、寒证的概括[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阳证是指符合阳的兴奋、躁动、亢进、快速等属性的证候,是对表证、实证、热证的概括[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