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鼓

中医病证名 鼓胀 中医内科学 常见病方药治疗 中医常见病 中医学 常见病针灸治疗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gǔ

2 英文参考

tympanite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气鼓(qi tympanites[1])为病证名。又称气臌。是指气机郁滞或气虚不行,以腹胀,甚则全身头面肿胀为主要表现的臌胀病[1]

4 气机郁滞所致鼓胀·气鼓

气鼓气机郁滞所致的鼓胀[2]。《万病回春·鼓胀》:“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小便短涩不利,其病胶固,难以治疗,用分消汤加减。……胁痛面黑气鼓,加青皮白术。”

臌胀·气滞湿阻证(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dampness retention[2])是指肝气郁滞,水湿内停,以腹大腹满,胀而不坚,胁下痞胀或疼痛恶心欲吐,纳食减少,食后胀甚,嗳气,肢体困重,头晕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臌胀证候[2]

4.1 臌胀·气滞湿阻证症状

臌胀·气滞湿阻证患者大腹满,胀而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恶心欲吐,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肢体困重,头晕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脉弦[3][3][4]

4.2 证候分析

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由于肝气郁滞,脾运不健,湿阻中焦浊气充塞,故腹胀不坚。肝失条达,络气痹阻,故胁下胀满疼痛气滞中满,脾胃运化失职,故食少易胀,嗳气不适。气壅湿阻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脉弦,苔白腻,为肝郁湿阻之象。本证失治或误治湿邪热化或寒化。[4][4]

4.3 臌胀·气滞湿阻证的治疗

4.3.1 治法

臌胀·气滞湿阻证治宜疏肝理气,行湿散满[4]

臌胀·气滞湿阻证治宜疏肝理气运脾利湿[4]

4.3.2 方药治疗

臌胀·气滞湿阻证患者可用柴胡疏肝[备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胃苓汤[备注]胃苓汤(《丹溪心法》):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加减治疗。如胁下胀满疼痛较重,胸闷气短,脉弦,肝气郁滞为主者,可用柴胡疏肝汤。方中以柴胡枳壳赤芍川芎香附郁金川楝子青皮疏肝解郁为主;陈皮甘草顺气和中。如苔腻微黄,口干而苦,脉弦数,气郁化热者,可加丹皮栀子;如头晕失眠舌质红、脉弦细数,气郁化热伤阴者,可加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白芍滋阴之品;如胁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脉弦涩,气滞血瘀者,可加延胡索莪术丹参活血化瘀之品;小便短少,可加茯苓泽泻等利水药物[4]

如食少腹胀甚,小便短少,舌苔腻,质淡体胖,脉弦滑,脾虚湿阻为主者,可用胃苓汤。方电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湿桂枝辛温通阳,助膀胱气化而增强利水之力;苍术陈皮厚朴行湿散满。可加郁金青皮香附疏肝理气。如舌苔黄腻,口苦干而不欲饮,小便短赤,脉弦滑而数,湿阻化热者,上方可去桂枝,加栀子茵陈等以清热燥湿;如精神困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质淡体胖,脉缓,寒湿偏重者,上方可加干姜砂仁等以增强温阳化湿之力。[4]

4.3.3 食疗

4.3.3.1 推荐食材

臌胀·气滞湿阻证患者建议食用黄花菜砂仁香附青皮川芎白芍苍术厚朴花橘皮茯苓[4]

4.3.3.2 推荐食疗

[4]

1.黄花菜汤:干品黄花菜10g,洗净入陶锅,加水300mL煎煮,佐餐食菜饮汤。

2.砂仁鲫鱼(《中医经典食疗大全》):鲫鱼400g,砂仁6g,炙甘草3g(研为末)。将甘草砂仁并放入鱼腹内,用线缚好,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炖至鱼熟烂。每日1剂,连服数日。

3.鲤鱼汤(《中医经典食疗大全》):鲤鱼50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2g,橘皮6g,生姜6g。将四味药布包煎煮,取药液加生姜等佐料煮鲤鱼,食鱼饮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

4.3.4 针灸治疗

选穴:气鼓膻中太冲建里偏历气海足三里等穴为主[5]

随证配穴便秘腹结大横胁痛支沟阳陵泉[5]

5 气虚所致全身肿胀·气鼓

气鼓气虚所致的全身肿[5]。《石室秘录·内伤门》:“气臌气虚作肿,似水臌而非水臌也。其症一如水鼓之状,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肿起,后渐渐肿至上身,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等气臌,必须健脾行气加利水之药则可救也,倘亦以水臌法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消气散,并禁食盐[5]

6 关于臌胀

臌胀为病证名[6]。即鼓胀。见《黄帝内经灵枢·水胀》。又称单腹胀(《景岳全书·杂证谟》)、蜘蛛胀(《类证治裁》)、蜘蛛蛊(《医学入门》卷五)、血鼓(《石室秘录·内伤门》)、蛊胀(《古今医鉴·胀满》)、气胀(《医碥》卷三)[6]。是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所致,以腹部膨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6]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6]。《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日久,肝脾受损,日久伤肾,终致气滞血瘀,水湿不行所致[7][7]。亦有由癥瘕积块发展而成[7]。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7]

西医的的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血吸虫病营养不良及腹腔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后期,多属鼓胀范畴,可参考鼓胀治疗[7]

臌胀现常分为肝脾血瘀证阴虚水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湿阻证寒湿凝滞证水热蕴结证等辨治,详见鼓胀条。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6.
  3.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197.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82-85.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00.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8.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气鼓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鼓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气鼓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气鼓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