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2015年06月04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阴阳:1.中医基础理论之一;2.经外奇穴营池的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6.

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阴阳

阴阳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原出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均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医理论运用阴阳,藉以说明人的生理、病理。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人体内外环境才能稳定统一。反之,阴阳失衡,一方偏盛或偏衰则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在诊断上,中医察色按脉,当先别阴阳;在辨证中以里、虚、寒属阴,表、实、热属阳;在治疗上,不论穴位、药物,均有阴阳属性,可以用来纠正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补不足,泻有余,调整阴阳,使之平衡协调。中医还以阴阳来归纳人体部位和脏器属性,上部、外侧、体表、背部、六腑为阳,而与之相对的下部、内侧、体内、腹部、五脏为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6.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含有朴素的辨证观点。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由此引申为气候的冷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用以代表事物对立和相互消长的正反两方面,进而阐述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古代医家将阴阳学说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用以解释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阐明脏腑组织的部位和属性,区分药物性能,诊断疾病性质等,逐步发展为具有中医学特色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

①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概括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②阴阳相互对立并制约。《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③阴阳相互依存,互根互用。《医贯砭·阴阳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④阴阳相互消长并转化。阴阳之间处于动态平衡。“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药理等各个方面,是一种朴素的辨证思想和说理工具。

经外奇穴营池的别名·阴阳

阴阳为经外奇穴营池的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6.

营池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即足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足2穴,共4穴。主治月经过多、赤白带下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21.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