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饮子 2015年03月24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小蓟饮子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生地黄30g、小蓟15g、滑石15g、木通9g、淡竹叶9g、炒蒲黄9g、藕节9g、当归6g、栀子9g、炙甘草6g,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下焦热结。本方是治疗血淋实证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属于实热证者。

《济生方》之小蓟饮子

组成

生地黄30g、小蓟15g、滑石15g、木通9g、淡竹叶9g、炒蒲黄9g、藕节9g、当归6g、栀子9g、炙甘草6g[参考资料]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功用主治

《济生方》之小蓟饮子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效。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次数多而热痛,尿黄,舌红,脉数。[参考资料]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方解

本方主治因下焦瘀热所致的尿血证,治宜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为法。方中小蓟、生地黄凉血止血、清下焦实热,为君药。蒲黄、藕节止血消瘀为臣药。以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清下焦热结,利尿通淋;当归活血和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共奏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参考资料]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临床运用

[参考资料]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本方是治疗血淋实证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尿血、小便灼热疼痛、舌红、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血淋尿道刺痛,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止痛;热盛小便色黄灼痛甚者,可加石韦、黄柏、桃仁以清热祛瘀。

3.本方现代常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属于实热证者。

歌诀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康。[参考资料]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摘录

《济生方》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小蓟饮子

处方

生地黄(洗)120克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淡竹叶 藕节 当归(去芦,酒漫)山桅子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之小蓟饮子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效。治下焦结热血淋。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玉机微义》卷二十八引《济生》方之小蓟饮子

方名

小蓟饮子

别名

小蓟汤、小蓟饮

组成

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

功效主治

《玉机微义》卷二十八引《济生》方之小蓟饮子具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下焦结热血淋,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血尿,舌红,脉数有力。现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尿血同出,茎中不时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临床应用

急性肾小球肾炎:陈某,男,13岁。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半月后发现头面、下肢浮肿,头晕,小便不利,尿少黄,口渴心烦,口角生疮,咽红肿,舌尖红苔少,脉浮数。血压120/90毫米汞柱。尿镜检:呈黄赤浑浊,蛋白(+++),红细胞散在,管型0-1。方用小蓟饮子加减:小蓟15g,生地10g,藕节15g,蒲黄10g,木通6g,竹叶10克,滑石12克,当归10克,山栀子10g,钩藤20g,夏枯草20g,水煎服。六剂药后全身浮肿消退,尿量增多,色转淡。尿镜检蛋白阴性,白细胞0-3。血压90/60毫米汞柱。继服上方三剂,诸证悉除。

各家论述

1.《成方便读》:山栀、木通、竹叶,清心火下达小肠,所谓清其源也;滑石利窍,分消湿热从膀胱而出,所谓疏其流也;但所瘀之血决不能复返本原,瘀不去则病终不能瘳,故以小蓟、藕节退热散瘀;然恐瘀去则新血益伤,故以炒黑蒲黄止之,生地养之;当归能使瘀者去而新血生,引诸血各归其所当归之经;用甘草者,甘以缓其急,且以泻其火也。

2.《中医方剂学讲义》:方用小蓟、生地、蒲黄、藕节凉血止血;木通、竹叶降心肺之火,从小便而出;栀子泄三焦之火,引热下行;滑石利水通淋;当归引血归经;甘草协调诸药。合用成为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剂。

附注

小蓟汤(《医学正传》卷六)、小蓟饮(《明医指掌》卷三)。

摘录

《玉机微义》卷二十八引《济生》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