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散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梅散

处方

乌梅肉(微炒)半两,白茯苓、干木瓜,各一两。

炮制

上捣罗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下痢后,津液减少,脏腑虚燥,烦渴引饮,及治诸病烦渴,引饮无度。

用法用量

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钱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服,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惠》卷九十三

方名

乌梅散

别名

乌梅汤

组成

乌梅2枚(微炒,去核),黄连1分(去须,微炒),蓝叶1分,犀角屑半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主治

小儿热痢,但壮热多渴,而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不拘时候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乌梅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疡科捷径》卷下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乌梅1两,轻粉4钱。

主治

翻花疮。

用法用量

掺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

《仙拈集》卷二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胎发(烧存性),乌梅(焙)1个。

主治

鼻衄。

用法用量

吹鼻。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乌梅(和核)5钱,玄胡索5钱,甘草(炙)5钱,乳香2钱半,没药2钱半,钩藤2钱半,茱萸1钱(炒)。

主治

腹疼及脐下冷痛,状如盘肠内吊,疝气多啼等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水1盏,煎至5分,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锉。

《普济方》卷一八八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马鞭草2钱,罂粟壳(大者)4个(去瓤梗),甘草2钱,大乌梅1个。

主治

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临卧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活幼心书》卷下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乌梅(和核)5钱,玄胡索5钱,粉草(半生半炙)5钱,乳香2钱半,没药2钱半,钩藤(和钩)2钱半。

主治

小儿腹疼,及初生婴孩脐下冷痛、疝气。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煎7分,空心温服。

《圣惠》卷八十四

方名

乌梅散

别名

乌梅汤

组成

乌梅肉半两(微炒),恒山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主治

小儿疟,发作不定,多渴心烦。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淡竹叶10片,小麦30粒,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附注

乌梅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乌梅肉(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1两。

主治

虚躁暴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三○一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乌梅14枚,钱40文,盐3指撮,苦酒1升。

主治

虚劳,阴囊下湿痒皮剥。

用法用量

于铜器内总渍9日。日洗之。又煮槐皮若黄柏汁及香叶汁并良。

《圣惠》卷五十九

方名

乌梅散

组成

乌梅肉半两(微炒),黄连3分(去须,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3分(煨,用皮),白矾半两(烧灰)。

主治

赤白痢,行数不减,时或口干发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