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溜 2016年05月06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温溜:1.经穴名;2.经外奇穴名。

经穴名·温溜

[穴位基础信息表]温溜|Wenliu|Wenliu|Warm Stagnant|LI7|7|GI7|GI7|DI7|Li7|LI7

温溜为经穴名(Wēnliū LI7)[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地头、通注、池头、温留。属手阳明大肠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温溜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瘫,腮腺炎,口腔炎,唇干,流涎,舌炎,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腹胀,肠鸣,腹痛,鼻衄,肩臂酸痛,肩背酸痛,颈项强痛,狂言,狂走,癫疾,乳痈,疔疮,劳瘵,气喘等。

别名

逆注(《针灸甲乙经》)、蛇头(《针灸甲乙经》)、地头[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通注[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池头[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温留[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出处

《针灸甲乙经》:温溜,一名逆注,一名蛇头,手阳明郄穴,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特异性

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

穴名解

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广韵》:“温,暖也”。溜,通流,水流貌。经脉之气至此穴如温水而溜过,故名温溜。别名蛇头,一名逆注。若握拳视此穴处肌肉(桡侧腕伸肌)隆起如蛇头,头向下,经脉由此而上。[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所属部位

前臂[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7.

温溜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屈肘,温溜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温溜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5寸处(《医学入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2.

另说温溜“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针灸甲乙经》);“在腕后五寸六寸间,动脉中”(《太平圣惠方》)[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2.

温溜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温溜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温溜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温溜穴的位置

温溜穴的位置

温溜穴的位置

温溜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穴的位置

温溜穴的位置(肌肉)

温溜穴的位置

温溜穴的位置(骨骼)

取法

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取穴。

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LI5)与曲池(LI11)连线上,侧腕屈肘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侧腕屈肘位,当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向下1寸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穴位解剖

温溜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有桡动脉肌支,头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上述神经还有头静脉经过。针入皮肤,在头静脉的后方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进桡侧腕长伸肌腱,达桡侧腕短伸肌腱,直抵桡骨骨膜。以上二肌(腱)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侧皮神经和头静脉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动脉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2.

温溜穴的功效与作用

温溜有清热理气的作用。

温溜有清邪热、理肠胃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温溜穴之气不弛不亢,由偏历安顺行来,此穴具有温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温而不热,通而不湍,主治头痛,面肿,咽喉疼痛,肠鸣,腹痛,肘臂酸痛[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温溜有温热散通之力,治肘臂寒痛、寒厥头痛等一切寒湿濡滞之症[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温溜有决滞通畅之力,治肠鸣哕噫[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主治病症

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瘫,腮腺炎,口腔炎,唇干,流涎,舌炎,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腹胀,肠鸣,腹痛,鼻衄,肩臂酸痛,肩背酸痛,颈项强痛,狂言,狂走,癫疾,乳痈,疔疮,劳瘵,气喘等。

温溜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肩背酸痛、疔疮、吐舌、肠鸣腹痛[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温溜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肠胃等疾患:如寒热头痛、面肿、面瘫、腮腺炎、口腔炎、舌炎,齿痛、咽喉肿痛、鼻衄、肠鸣腹痛、腹泻及肩臂酸痛、癫疾、疔疮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温溜主治头痛,面肿,项强,口舌咽喉肿痛,口眼㖞斜,肠鸣腹痛,肩臂酸痛,疔疮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2.

温溜主治头风,头痛,眩晕,面肿,唇干,流涎,齿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腹胀,腹痛,肠鸣;劳瘵,气喘;狂言,狂走,癫疾;肩背酸痛,颈项强痛;乳痈,疔疮[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

其它: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下腹壁肌肉痉挛,前臂疼痛。

温溜穴在消化道溃疡穿孔时常出现压痛,与它穴配合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直刺0.5~1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2.[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局部有酸胀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向手部放散[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2.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配伍

温溜穴配期门治项强伤寒[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温溜配劳官治口腔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温溜配合谷、少商洽咽喉肿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配足三里治肠鸣腹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温溜配内庭、合谷,治牙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温溜配足三里、上巨虚,有调理肠腑,行气止痛作用,治肠鸣,腹泻,腹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7.

温溜配曲池,有清热利咽作用,主治喉痹不能言。

温溜配仆参,有豁痰宁神作用,主治癫疾。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肠鸣而痛,温溜主之。

《千金翼方》:狂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

《针灸甲乙经》: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温溜主之。疟,面赤肿,温溜主之。肠鸣而痛,温溜主之。口齿痛,温溜主之。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温溜主之。狂仆,温溜主之。喉痹不能言,温溜与曲池主之。

《针灸大成》: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噫,膈中气闭。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涎沫,风逆四肢肿,吐舌,口舌痛,喉痹。

《百症赋》: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经外奇穴名·温溜

温溜为经外奇穴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出《针灸真髓》。治下齿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定位

经外奇穴·温溜穴位于前臂伸侧桡侧线上,腕横纹上2寸。左右计2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主治病症

经外奇穴·温溜主治下齿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刺灸法

一般针0.2~0.3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1.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