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汤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处方

白芷 连翘 花粉各2.4克 荆芥 甘草节 牛蒡子各3克 防风 乳香 没药各1.5克 银花6克 贝母 归尾各4.5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痈毒初起。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心悟》卷六

《普济方》卷三八○引《鲍氏方》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地骨皮(洗)4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白芍药1两。

主治

疳热、肌瘦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小麦30粒。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医宗说约》卷六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羌活8分,防风6分,白芷6分,山甲6分(土炒,碾),石决明6分(煅),沉香6分,红花6分,连翘6分,金银花1钱,皂角刺1钱,归尾1钱,甘草节1钱,花粉1钱,乳香5分,大黄(酒拌炒)2钱(脉虚便利者不用)。

主治

痈疽发背,脑疽对口,丹瘤瘰疬,恶毒疔疮,湿痰流注,一切疡证。

用法用量

水2碗,煎8分,病在上部,先服药,随后饮酒1杯;病在下部,先饮酒1杯,随后服药。

《医方类聚》卷二一五引《徐氏胎产方》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白芍药2两,当归2两,黄耆3两,甘草1两,人参1两。

主治

妇人、女子虚弱,月事不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空心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元和纪用经》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当归4两,余容(白者)4两,黄耆(陇西者)8两,甘草(炙)1两。

功效

祛风补劳,强五脏,益气除烦,养
真阳,退邪热,通顺血脉,宣壅破积,止痛缓中,安和神志,润泽容色,止腰痛,散寒邪时疫;常服血脉通畅,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精;平凉而补火运之岁,以调荣卫。

主治

孕妇腹中疠痛,冷气心下急满,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带下不止,脉微弱。

用法用量

每服3匕,甘澜泉2升,石器中煮,7上7下,取清汁,分温2服,不拘时候。年老,水1升、酒1升煮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如米豆大。

《医学入门》卷七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山药、苡仁、泽泻、黄连各等分。

主治

泄痢。倦怠,食不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辨证录》卷四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人参1两,茯苓5钱,玄参1两,天花粉3钱,麦冬5钱,生地5钱,丹皮3钱。

主治

狂病。身热发狂,所言者无非淫乱之语,所喜者无非欢愉之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方中只玄参、生地、丹皮乃清心包之药,其人参、茯苓、麦冬仍是补心之品,心强而心包之火自弱矣。况玄参、生地、丹皮虽泻心包而亦是补心之剂,自然拨乱为安,化好为忠也。或谓心中虚寒,用人参以补虚是也。然用玄参、生地、丹皮之类,虽凉心包,独不益心之寒乎?似乎宜加热药以济之也。嗟呼!心寒用热药理也。然而心包火旺,用助火之药以益心,必由心包而后能入,火性炎蒸,心未必得益,而转助心包之焰矣。故不若用人参以助心之为得。盖人参亦能助心包,非心包所恶;用玄参之类共入之,自然拥卫其心,指挥群药,以扫荡炎氛,将心气自旺,寒变为温,何必用热药以生变哉!

《辨证录》卷二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人参3钱,白术5钱,白薇1钱,甘草1钱,榧子10枚(切片),槟榔1钱,使君子10个(去壳),干葛1钱。

主治

虫积腹痛,得食则减,遇饥则甚,面黄体瘦。日加困顿。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用药禁忌

服药后戒饮茶水,禁食半日。

各家论述

方中用人参、白术为君,以升其阳气;阳开而虫不能自安,必头向上而觅食,所佐者尽是杀虫之药,虫何能久存哉!倘一饮茶水,则虫得水而反可死中求活矣,虽暂时安贴,久则虫多而痛如故也。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白术3钱(土炒),升麻8分,人参1钱半,茯苓2钱,川连1钱,木香1钱,山药3钱(炒),泽泻1钱半,扁豆3钱(炒),炙草8分。

主治

脾虚下利而脉弱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脾虚气陷不能敷化,而湿热不消,清浊相混,故下痢不止焉。人参扶元补脾气,白术燥湿健脾气,茯苓渗湿气,甘草缓中气,山药补益脾阴,扁豆健益脾气,木香调气醒脾胃,川连清脾燥湿热,泽泻降浊阴以利湿热,升麻升清阳以散积滞也。水煎温服,使湿热顿化,则脾气自壮,而健运有权,积滞无不消,安有下痢之患乎?此补脾分利之剂,为脾虚下利之专方。

《古今医鉴》卷五

方名

卫生汤

组成

陈皮、茯苓、甘草、人参、白术、山药、泽泻、苡仁。

主治

脾虚气弱,不能泌别水谷。

用法用量

上锉1剂。加砂仁末1钱,水2钟,煎至8分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