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2017年02月2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天池:1.经穴名;2.经穴别名。

经穴名·天池

[穴位基础信息表]天池|Tianchi|Tienchih|Celestial Pond|PC1|1|MC1|MC1|MH1|Cx1|EH1

天池为经穴名(Tiānchí PC1)[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天会[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属手厥阴心包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天池是手厥阴、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天即天空,池即池塘,此穴在乳房,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故名天池[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胸闷,胁肋疼痛,心烦胸满,瘰疬,腋下肿痛,气短,胸膈烦满,心痛,胸痛,乳痈,四肢不举,疟疾,心脏外膜炎,乳汁分泌不足,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脑充血等。

天池穴的别名

天会(《针灸甲乙经》)。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针灸甲乙经》: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

穴名解

天即天空,池即池塘,此穴在乳房,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故名天池[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天池,水名。天,指人之上半身。天池,为乳房储积乳汁之象。本穴所处肋间隙凹如池,人与天相应,腰以上为天,穴当乳旁,乳峰如山巅,有乳涌出,状若天池,故名天池。[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特异性

天池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所属部位

[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1.

天池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池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天池穴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仰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天池穴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当乳头外侧1寸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另说“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乳后一寸,下五分”(《针灸集成》) 。

天池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

天池穴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

天池穴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

天池穴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天池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第四肋间隙中,乳头外侧1寸处取穴。

天池穴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仰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仰卧位,先定第4肋间隙,然后于乳头中点向外1寸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妇女应于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向外1寸处取穴。

天池穴穴位解剖

天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有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含丰富脂肪,并含有乳腺的外侧部、胸腹部浅静脉及淋巴管。淋巴管把乳腺外侧部分的淋巴导向腋淋巴结群。针由皮肤,在胸腹壁浅静脉的内侧,穿皮下筋膜和胸肌筋膜,入胸大肌及前锯肌,前肌由胸前神经支配,后肌由胸长神经支配。第四肋间结构的深面为胸膜腔和肺,因此不能盲目深刺。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胸壁浅静脉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肌支、胸外侧动脉分支和第4肋间神经、动脉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

布有胸前神经肌支,第四肋间神经和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天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池穴具有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的功效。

天池穴有理气宽胸,清热散结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天池穴系心包络、三焦、胆和肝诸经之会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痛,胸闷,胁痛,腋下肿痛。[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天池穴主治病证

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胸闷,胁肋疼痛,心烦胸满,瘰疬,腋下肿痛,气短,胸膈烦满,心痛,胸痛,乳痈,四肢不举,疟疾,心脏外膜炎,乳汁分泌不足,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脑充血等。

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天池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烦、胁肋疼痛[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

天池穴主治心烦胸满,胁肋疼痛,瘰疬,腋下肿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天池穴主治咳嗽,气喘,痰多,气短,胸膈烦满,心痛,胸痛,胸闷,乳痈,乳汁不足,头痛,四肢不举,瘰疬,热病汗不出,疟疾,腋下肿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脏外膜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3.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

4. 其它:肋间神经痛,脑充血等。

刺灸法

刺法

针尖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3~0.5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局部有酸胀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

注意:天池穴不可深刺[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以免伤及肺脏[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造成气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天池穴的配伍

配心俞、厥阴俞、内关治疗胸满、心烦、心痛[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配委阳、少海治腋下淋巴结炎及结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配膻中、乳根、少泽治乳腺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天池配外关、支沟,治胸胁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

天池配膻中、乳根、少泽,治乳少、乳痈[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

天池配委阳、极泉,治腋窝淋巴结炎[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

天池配乳中,有活血散结的作用,主治乳痈。

天池配内关,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心绞痛。

天池配委阳、极泉,有散结消肿的作用,主治腋窝淋巴腺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厥阴、足少阳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寒热胸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天池主之。

《千金翼方》:颈漏,灸天池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胸膈烦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

《备急千金要方》: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音,喉中鸣, 天池主之。

《针灸大成》:主胸中有声,胸膈烦满,热病汗不出,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寒热痃疟,臂痛,目䀮䀮不明。

《类经图翼》:主治目䀮䀮不明,头痛,胸胁烦满,咳逆,臂腋肿痛,四肢不举,上气,寒热疟,热病汗不出。

《百症赋》: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

经穴别名·天池

天池为经穴别名,即承浆[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基础信息表]承浆|Chengjiang|Chengchiang|Receiving Fluids|CV24|24|VC24||KG24|Cv24|Co24

承浆为经穴名(Chéngjiāng CV24,RN24)[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池(《针灸甲乙经》),鬼市(《备急千金要方》),垂浆(《圣济总录》),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属任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承浆是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承浆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任脉之会[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承即承受,浆即水浆,此穴在嘴下,故名承浆[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暴喑,口眼㖞斜,口噤不开,唇紧,齿痛,齿衄,口舌生疮,癫痫,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龈肿,面瘫等。

承浆穴的别名

天池(《针灸甲乙经》)

鬼市(《备急千金要方》)

垂浆(《圣济总录》)

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出处

《针灸甲乙经》: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下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开口取之。

穴名解

承即承受,浆即水浆,此穴在嘴下,故名承浆[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承,有承受之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浆,在此指口涎而言。《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承浆水也。”浆,指口中津液。承浆者,指口内承受浆液言也。人口中浆液,养生家称为琼浆玉液,《黄庭内景经》以口中津液为玉液、醴泉、玉浆、玉津。乃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经舌尖向上舐送。由于颚膛翻转向后下方流降,流入咽喉,降至接近廉泉处,受舌咽挤迫而下咽。本穴内通舌下,正应口内的天池。因近天池为存储津液之处,故名为承浆,又名天池,又名悬浆。悬浆则喻口水出天池,由咽后下行也,犹如瀑布之凌空而下,故名之以悬。若徒自表面观之,则仅沾受饮食之佘沥耳。[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特异性

承浆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任脉之会[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是足阳明胃经、任脉之会[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所属部位

[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承浆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浆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承浆穴位于面部,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正坐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承浆穴位于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

承浆穴在任脉的位置

承浆穴在任脉的位置

承浆穴在颏部的位置

承浆穴的位置

承浆穴在颏部的位置

承浆穴的位置

承浆穴在颏部的位置(骨骼)

承浆穴的位置

承浆穴在颏部的位置(肌肉)

承浆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承浆穴位于面部,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正坐仰靠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正坐仰靠位,于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穴穴位解剖

承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下唇肌。布有下牙槽神经的终支神经和 动、静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下唇肌→颏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颏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和下唇动脉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布有面神经分支和下唇动、静脉的分支[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

承浆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浆穴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效。

承浆穴有祛风、通络、消肿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承浆穴具有祛风散热的作用,以治疗口㖞、流涎等为主[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穴近于任督二脉之交,故治牙疼、口噤等症[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承浆穴为足阳明经左右交叉及任脉之会,故并治口暇牙风,半身不遂等症。穴虽浅小,因居交通要隘,故亦在重要穴位之列。[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承浆穴主治病证

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暴喑,口眼㖞斜,口噤不开,唇紧,齿痛,齿衄,口舌生疮,癫痫,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龈肿,面瘫等。

承浆穴主要用于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风口、口噤、流涎、舌强、面肿、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齿龈肿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遗尿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承浆穴主治口㖞、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

承浆穴主治口眼㖞斜,口噤不开,流涎,唇紧,齿痛,齿衄,齿龈肿痛,口舌生疮,面肿;暴喑,癫痫,消渴,半身不遂,脐下冷痛,疝瘕痃癖,小便不禁,小儿遗尿[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穴主治口眼㖞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以及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

口歪,唇紧,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喑,面肿,癫痫,面瘫,糖尿病等。

刺灸法

刺法

斜刺0.2~0.3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

一般直刺0.3~0.5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斜刺0.3~0.5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5.,局部有酸胀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可扩散至口唇[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9.

承浆穴的配伍

承浆穴配禾髎、牵正、风池治面瘫[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承浆穴配廉泉治流涎[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承浆配劳宫,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作用,主治口舌生疮,口臭口干。

承浆配风府,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感冒,头项强痛,牙痛。

承浆配委中,有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衄血不止,牙齿出血。

承浆配阴陵泉、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有清热利尿,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小便不禁,小腹胀痛。

承浆配廉泉,治流涎[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配太阳、下关、地仓、合谷、颊车,治口㖞[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配颊车、合谷,治下牙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配阴陵泉、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治小便不禁[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配金津、玉液、水沟、廉泉、气海、肾俞,治消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阳明、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寒热,凄厥,鼓颔,承浆主之。痓,口噤互引,口干,小便黄赤,或时不禁,承浆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目瞑,身汗出,承浆主之。衄血不止,承浆及委中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疗偏风口㖞,面肿,消渴,口齿疳蚀生疮。

《针灸大成》: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面肿,消渴,口齿疳蚀生疮,暴喑不能言。

《玉龙歌》:头颈强痛难回顾,牙痛病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类经图翼》:又名十三鬼穴云,此名鬼市,治百邪癫狂,当在第八次下针。

《针灸聚英》:若一向灸,恐足阳明脉断,其病不愈。停息复灸,令血脉通宜,其病立愈。

《普济》:灸即备脉通宣,其风立愈,注依小筋头作;针三分,得气即泻……徐徐引气而出。

承浆穴研究进展

镇痛作用

承浆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提高痛阈。有实验证明,电针成年大鼠“水沟”、“承浆”30 min,大鼠的痛阈比针刺前可升高3倍以上,同时使纹状体内5-羟色胺及5-羟吲哚乙酸含量明显上升,脊髓中5-羟吲哚乙酸也明显上升。测定不同脑区乙酰胆碱含量,观察到针后大脑皮质乙酰胆碱含量均有升高(P<0.05),而脑干的乙酰胆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水沟”、“承浆”对镇痛起着积极作用,在麻醉的大鼠体上,记录了中缝背核单位的自发放电,观察电针后的影响,其中大多数单位(65%)放电频率加快;观察电针“水沟”、“承浆”对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其中大多数单位(73%)的伤害性反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承浆穴在针麻手术中具有镇痛、镇静、松弛腹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等良好效果[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且可同时调节呼吸、血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6.

电针承浆、人中后,大脑皮质乙酰胆碱含量均有升高,而脑干的乙酰胆碱变化不明显,顶叶皮质PGE含量和cAMP含量明显升高,这与脑内神经递质,尤其是5-羟色胺的释放和转换增加有关[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还有报道提示,针刺承浆、人中,抑制神经传导一级传入末梢内P物质的释放;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对舌下神经的影响

针刺“承浆”有促进大鼠舌下神经再生的作用。实验中剪断大鼠右侧舌下神经后饲养,针刺10d后发现有90%右侧舌下神经核内有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本实验为瘫痪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6.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临床观察,针刺溃疡病患者的承浆、人中等穴可使脾胃虚寒与虚实夹杂型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肝气犯胃型者无明显变化[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抗休克

电针动物承浆、人中可引起应激反应,使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针刺承浆、水沟穴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能有效地调节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提高肺的摄氧率。[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治疗痛经

配大椎,经潮前3天开始,每日1次,至经净为1疗程。

治疗落枕

配风府,用泻法,有强的针感为好,一般针刺后即有一定效果。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