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 2015年10月25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太冲为经穴名(Tàichōng LR3)[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本经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太:大;冲:要冲[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喻本穴为肝经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气所居之处,故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标准定位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正坐或仰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正坐或仰卧取穴[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图19(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穴位解剖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踇短伸肌腱→第一骨间背侧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布有腓深神经的分支,并有足背静脉网及第一跖骨背动脉通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

太冲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足背皮肢较薄,皮下组织中走行有足背静脉网及大小隐静脉。足背动脉行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下往拇短伸肌的深面,分出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等。前者分成二支,分布于拇趾与第二趾内面;后者穿第一跖骨间隙至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在内外踝之间连线的中点和第一跖骨间隙其底间的连线上。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穿经拇短伸肌表面的腓深神经(或经其内、外侧)入该肌。足背动脉发出的第一跖骨动脉则在拇短伸肌的深面,因此针再深进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时,可能刺及或经过动脉的一侧。

特异性

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肝之原穴。

功用

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

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的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主治病症

主治肝肾、少腹、前阴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难产、乳痈、阴痛、精液不足、狐疝、遗尿、癃闭、淋病、呕吐、胸胁支满、绕脐腹痛、浮肿、便秘、飱泄、头痛、眩晕、目痛、喉痛、嗌干、口渴、厥心痛、筋挛、脚软无力、脚气红肿、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肿、瘰疬、失眠、癫痫、胁肋胀痛、黄疸、疝气、遗精、小儿惊风、脚软无力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高血压、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血小板减少症、乳腺炎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 [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针麻常用穴之一。

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4.

刺法: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

临床上太冲与合谷相配,称“开四关”,主治痹痛和神经系统疾病[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太冲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太冲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

太冲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痉互引善惊,太冲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黄疸,热中喜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

《针灸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医宗金鉴》:主治急慢惊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胸胀满,寒湿脚气,行痛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等证。

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①针刺太冲穴,可使胆道压力下降,缓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②可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③针刺合谷、内关、太冲等穴,可使血压下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4.

鼻衄 针刺双侧太冲穴,施泻法,不断行针5分钟,留针20分钟,一般5~10分钟可见到效果。

急性扁桃体炎 穴位注射,选用注射用水,成人每穴2ml,小儿1ml~1.5ml,每日1次,有一定效果。

有报道针刺太冲穴,对嗜酸粒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

配内关、素髎穴,对呼吸功能衰竭者有较好疗效。

近视 针刺太冲穴,对青少年近视眼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