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疟 2016年07月08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暑疟:1. 专受暑邪而得疟者;2.瘅疟;3.湿疟。

专受暑邪而得疟者·暑疟

暑疟(summerheat malari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为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疟疾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是指以寒热时作,寒轻热重,热后汗出淋漓,汗后诸症消退,伴口渴引饮,面垢齿燥,胸闷泛恶,尿黄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病因病机

专受暑邪而得疟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

症状及治疗

《证治汇补·疟疾》:“暑疟者,其症大寒,大烦,大喘,大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单热微寒,宜清暑解表。”

《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暑疟者,专受暑而得,与凡疟之因暑而反受风寒以成者不同,故但热不寒,或多热,里实不泄,烦渴而呕,肌肉消削。宜益元散、香薷饮、小柴胡汤参用之,或加竹沥。”

瘅疟·暑疟

暑疟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疟疾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即瘅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见《普济方·诸疟门》。是指以但热不寒为主症之病证[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又称暑疟、温疟、阳明瘅热[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名曰瘅疟。”

治疗

《景岳全书》卷十四:“瘅疟一证……治此之法有三,如热邪内蓄而表邪未解者,则当散以苦凉;如热因邪致,表虽解而火独盛者,则当清以苦寒,此皆治其有余也;若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日耗者,急宜壮水固元,若但知泻火,则阴日以亡,必致不救。”

湿疟·暑疟

暑疟病证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疟疾之一[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即湿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6.。见《症因脉治》卷四。

病因病机及症状

《症因脉治》卷四:“湿疟即暑疟。湿热疟之症,身体重痛,肢节烦疼,呕逆胀满,胸膈不舒,此湿热疟之症也。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则疟日作。”

治疗

治疗上,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羌活败毒散;右脉弦长,呕逆胸满者,柴葛平胃散;六脉洪数、湿热者,加味香薷饮[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4.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