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之别 2015年11月11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手阳明之别即手阳明络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 。手阳明之别即手阳明络脉的原称[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6. 。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7.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 。原称手阳明之别,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7.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脉从腕上3寸的偏历穴处分出,走入手太阴肺经;它的支络,从偏历向上,沿臂膊经肩髎,到达下颌角,遍布于齿;它的另一条支路,从下颌角处进入耳部,与在耳部聚集的许多主要经脉(宗脉)相结合(脉自腕关节后3寸处的偏历穴分出,向内侧汇入手太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支脉向上沿臂经肩髃部上行至下颌角,遍布于牙根部;另一支脉进入耳中,与聚集在耳部的诸多经脉(宗脉)会合[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7.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 。本脉发生病变,实则齿龋,耳聋;虚则齿冷,胸部痹闭膈塞不畅(本络脉病变,实证见龋齿,耳聋;虚证可见齿冷,经气痹阻则胸膈痞闷[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7.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 。均可取手阳明络穴偏历治疗[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7.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