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菜 2011年01月05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石花菜是红藻的一种,它通体透明,犹如胶冻,口感爽利脆嫩,还是提炼琼脂的重要原料。

石花菜是海产红藻之一,藻体黄色,羽状分枝,生长于中潮或低潮带的岩石上,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沿岸以及朝鲜、日本等地沿海的中潮或低潮带的岩石上。

石花菜为琼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细菌培养基。

石花菜是制造琼胶的原料。琼胶是多糖体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质。琼胶经磺酸化后的磺酸化多糖体可抑制脑炎病毒。

石花菜的别名

海菜、海冻菜、冻菜、琼枝、草珊瑚、石华、红丝、凤尾、大本、小本、牛毛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花菜

拼音名

Shí Huā Cài

别名

琼胶、洋菜

来源

藻类红藻门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Lamx.,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

驱蛔,缓泻。并可用于上焦风热。

备注

(1)为琼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细菌培养基。

(2)石花菜是制造琼胶的原料。琼胶是多糖体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质。琼胶经磺酸化后的磺酸化多糖体可抑制脑炎病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石花菜

出处

出自1.《日用本草》。

2.《纲目》:石花菜,生南海沙石间。高二、三寸,状如珊瑚,有红、白二色,枝上有细齿,以沸汤泡去砂屑沃以姜醋,食之甚脆。其根埋沙中,可再生枝也。一种稍粗而似鸡爪者,谓之鸡脚菜,味更佳。二物久浸,皆化成胶冻也。郭璞《江赋》所谓水物则玉珧海月,土肉石华,即此物也。

3.《南越笔记》:石花,产琼之会同。岁三月,入海采取。海有研石,广数里,横亘海底,海菜,其莓苔也。白者为

拼音名

Shí Huā Cài

英文名

edible seaweed,agar-agar

别名

琼枝、牛毛石花、石花草、冻菜、红丝、雪花菜、牛毛菜、洋菜、凤尾、石华、海菜、草珊瑚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花菜科植物石花菜、细毛石花菜、大石花菜等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lidium amansii Lamx.;Gelidium crinale(Turn.)Lamx.;Gelidium pacificum Okam.

原形态

1.石花菜 藻体红带紫色,软骨质,丛生,高10-20(-30)cm,主枝亚圆柱形、侧扁,羽状分枝4-5次,互生或对生,分枝稍弯曲,也有平直,无规律,各分枝末端急尖,宽约0.5-2mm。髓部为无色丝状细胞组成,皮层细胞产生许多根状丝,细胞内充满胶质。藻体成熟时在末枝上生有多数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精子囊和囊果均在末枝上生成,囊果两面突出,果孢子囊为棍棒状。藻体固着器假根状。

2.细毛石花菜 藻体暗紫色,软骨质;丛生,高2-4(-6)cm,初生枝匍匐卧生,自上长出次生枝,直立,圆柱状,线形,不规则羽状分枝,互生或对生,有时在同一节上生出2-3个以上的小分枝,枝端尖锐。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生在枝端膨大处。固着器盘状。

3.大石花菜 藻体红带紫色,软骨质,大而粗壮,高10-20cm,也可达30cm,羽状分枝3-4次,互生或对生,分枝线形,两侧略扁,较长而略向左右弯曲伸展,其上密生羽状小枝。髓部丝状体稀疏,下皮层丝状体密集。四分孢子囊生于小枝或小羽枝上,形成略膨起的圆形囊群,囊果生于小枝顶端下方,单条或分枝,中间膨起。固着器假根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低潮带的石沼中或水深6-10m的海底岩石上。

2.生于中潮带盖有沙的岩石上。

3.生于低潮带石上或外海岛屿干潮线以下数米深的岩礁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沿海;黄海、渤海较多,东海较少。

2.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3.分布于浙江、福建等沿海。

栽培

石花菜属温暖性海藻类,适宜在8~28℃温度条件下生长,其成熟期在夏季经历20-27-20℃范围的温度变化。生长缓慢,1年长10~15cm。目前采用筏式养殖方法。选择附着生物少、生长点完整、棵大、枝粗壮、色泽鲜艳的天然石花菜为苗种,把每株苗种分劈为2~4棵小枝,夹于聚氯乙烯苗绳上,每隔2.5cm夹一枝,然后将苗绳绑于筏架上,在海水中养殖。1年可养二茬,春茬养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初,共70d,秋茬9月底至12月初,共60d可收获,春茬产量高于秋茬,每1hm\2产量可达6000kg干菜。

性状

性状鉴别(1)石花菜 藻体紫色,丛生,长8-15cm,软骨质。基部有固着器。主枝与分枝扁平,分枝4-5次,呈羽状,枝端有时可见略膨大的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2)细毛石花菜 藻体较小,长1.5-3cm。小枝稀疏,细丝状。

(3)大石花菜 藻体长12-18cm。主枝与分枝密生1-2次复羽状小枝。

化学成份

1.石花菜 含琼脂糖(agarose),琼脂胶(agaropectin),牛磺酸(taurine),N,N-二甲基牛磺酸(N,N-dimethyl taurine),24-亚甲基胆甾醇(24-methylene cholesterol,chalinasterol),胆碱(choline),维生素(vitamin)B2,及抗病毒多糖(antiviral polysaccharide)。

药理作用

对患高脂血症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胆甾醇的作用,参见“海藻”条。

鉴别

1.浸于碘液中片刻,变紫红色。

2.与10%氢氧化钠试液共热,变成黄色。

3.加稀盐酸共煮,使水解后,加氢氧化钠试液及费林试剂,显还原糖反应(由于生成产乳糖);如加氯化钡试液,则生成白色沉淀。(示水解后生成SO2-4)

性味

甘;咸;寒;滑;无毒

归经

肝;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缓下;驱蛔。主肠炎腹泻;肾盂肾炎;瘿瘤;肿瘤;痔疮出血;慢性便秘;蛔早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

脾肾虚寒者慎服。孕妇也不宜多食。

各家论述

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热。发下焦之虚寒。

2.《随息居饮食谱》:久食愈痔。

3.《本草便读》:清肺部热痰,导肠中湿热,阴虚湿热,痔血等证,皆可用之。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石花菜的食用量

每次约30克

石花菜的营养价值

1. 石花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盐类物质具有降压作用,所含的淀粉类的硫酸脂为多糖类物质,具有降脂功能,对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 经常吃一些“琼脂”制品,它能在肠道中吸收水分,是肠内容物膨胀,增加大便量,刺激肠壁,引起便意;3. 石花菜还具有防暑、解毒、清热等功能。

石花菜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宜于肠炎、肾盂肾炎、肛周肿瘤、乳腺癌、子宫癌患者食用;

2. 脾胃虚寒,肾阳虚者慎食;孕妇不宜多食。

石花菜的食疗功效

中医认为石花菜性寒、味甘咸,归肝、肺经;

能清肺化痰,清热燥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有解暑功效。

石花菜的食用建议

1. 不可久煮,否则会溶化;

2. 石花菜泡发后可作凉拌菜,也可酱腌;

3. 凉拌当添加姜末或姜汁,以缓解寒性;

4. 将石花菜加水熬煮成汤汁后过滤,放在冰箱中冷藏成冻,在切成块加冰水或糖即可。经常食用可以使肌肤的油脂分布趋于平和,不易长出小痘痘。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