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湿热浸淫证 2017年08月06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定义

湿疮·湿热浸淫证(eczema with dampness-heat inundation pattern)是指湿热浸淫肌肤,以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无休,抓破后渗液流汁,伴身热不扬、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或数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症状

湿疮·湿热浸淫证患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辨证分析

湿热浸淫,热重于湿,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湿热浸淫肌肤则瘙痒无休,渗液流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

湿疮·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治疗

湿疮·湿热浸淫证可用龙胆泻肝汤合革藓渗湿汤加减治疗。

关于湿疮

湿疮(eczema[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为病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4.。是指以多形损害,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为过敏性炎症皮肤病[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4.。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详见湿疮条。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