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舌下痰包

关联数据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关于舌下痰包

舌下痰包为病名。即痰包。痰包为病证名。又名匏舌、舌下痰包。即舌下囊肿。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软,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黏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当以利剪剪破,排尽脓涎,局部吹冰硼散,内服清热化痰之剂。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外科正宗》卷四:“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黏难断,捺尽以冰硼散搽之。”治法与重舌互参。重舌治法:局部红肿者,宜用消毒针,刺破放血,外用蒲黄末敷,或用黄柏,黄连液点之;局部溃烂者,用锡类散外吹。内服清心泻脾之剂,如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 ...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